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大陸學者:台灣擴大國際空間若干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2-07-08 00:22:49  


 
  從它的敏感性來說,中國大陸是中國的主體,是國際普遍承認的唯一合法政府,它不可能允許台灣在國際上發展具有主權性的對外關係;而台灣作為一個政治實體,它又希望在國際上獲得或發展具有尊嚴和平等的對外關係。這兩者之間有一定的矛盾性,這就構成了台灣發展“國際空間”的特別敏感性。

  從它的長期性來說,從台灣當局承認“九二共識”到兩岸最終統一之間,必然存在一個很長的過渡時期,在這一過渡時期,台灣“國際空間”問題將長期存在。

  正是由於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的複雜性、敏感性和長期性,中國大陸在處理這一問題上的政策既有原則性,也有靈活性。

  從原則性來說,大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從未動搖過。2000年8月,時任副總理錢其琛進一步對一個中國原則予以新的定義,他說:“就兩岸關係而言,我們主張的一個中國原則是:世界上祇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於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這為兩岸互動和處理台灣“國際空間”問題開放了更廣闊的空間。祇要有了一個中國原則這個政治基礎,不管問題多麼複雜,兩岸是有智慧找到解決辦法的。

  從靈活性來說,大陸對解決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做出了重大的努力。

  (一)關於台灣非官方的民間關係。台灣享有和國際社會進行經貿、文化、人員等多方面往來的廣闊空間。以經貿關係為例,台灣為外向型經濟,如果沒有廣闊的外貿空間,台灣經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果。台灣同胞出境旅遊,在某些國家和地區比大陸同胞享有更便利的待遇。這些情況祇要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大陸不但不持異議,而且樂觀其成。大陸在這方面的政策是明確的。1995年1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提出的著名對台工作八項主張明確表示:“對於台灣同外國發展民間性經濟文化關係,我們不持異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