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大陸學者:台灣擴大國際空間若干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2-07-08 00:22:49  


台灣“國際空間”問題是個複雜、綜合、多層的問題。
 
  (二)關於台灣加入國際組織。考慮到在兩岸尚未統一的情況下,台灣同胞不可能完全置身於國際社會之外。大陸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特別是1979年確定了爭取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之後,不斷調整相關政策。例如,1979年2月以後,大陸調整了在所有國際組織中“有我無蔣、有蔣無我”的方針,在一些非政府性國際組織中,如國際奧會,不反對台灣非政府機構以非全國性組織參加。1979年10月,國際奧委會通過了《名古屋決議》,為兩岸參加奧運會做出了安排。1983年6月,大陸調整了在亞洲開發銀行(ADB)這個政府間經濟組織問題上的“驅台納我”的方針,開始和亞行磋商在台灣改名的情況下保留其席位的可行方案。1985年11月,大陸和亞行達成備忘錄,大陸作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加入亞行,台灣改稱為“中國台北”(Taipei,China),保留亞行成員資格,解決了這個問題。⑦

  1991年10月,大陸和當時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的主辦方韓國在紐約簽署了備忘錄,為大陸、台灣和香港參加該會議做出了安排。1992年兩岸開始了海協會和海基會的對話與協商之後,大陸為解決兩岸在一個中國原則問題上的分歧,以求同存異的務實態度,採取了祇要雙方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可不涉及一個中國政治義涵的立場,促成兩會達成“九二共識”。1992年9月,大陸考慮到台灣申請加入當時的關貿總協議有利於保護台灣的對外貿易不受歧視,在關貿總協議的框架下,中國政府和美、歐、日等貿易大國達成主席聲明,明確台灣作為中國的一個單獨關稅地區、本著“陸先台後”的原則加入關貿總協定。據此安排,大陸和台灣先後於2001年12月11日和2002年1月1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⑧

  李登輝上台後,大力推行“務實外交”,全面參與國際組織是其重要內容之一。1997年3月,台灣“外交部長”致函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要求邀請台灣為WHO觀察員,未獲同意。翌月,台灣鼓動某些“友邦”提出“邀請‘中華民國’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提案遭到否決。此後每年台灣都這樣做,鼓動其“友邦”不斷提案,但因李登輝、陳水扁堅持台獨立場,所以均未成功。馬英九2008年5月執政後,大陸對台灣方面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的要求給以善意回應。經過兩岸協商,獲得高度共識。2009年5月,台灣獲世界衛生組織(WHO)邀請,以觀察員(observer)身分出席當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名義是“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台灣衛生署長葉金川率團。台灣和世界衛生大會現有6個觀察員一樣,都採取每年獲邀參加的方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