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邱震海:外交轉型切忌“軟實力硬使用”

http://www.CRNTT.com   2012-12-08 10:08:11  


香港時政評論員 邱震海 (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2月8日訊/香港時政評論員邱震海今天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撰文《外交轉型:切忌“軟實力硬使用”——四論“十八大”後的中國發展方向》指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國民期待抑或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要求,客觀情況都不會再允許中國繼續上世紀80年代那樣的韜光養晦政策;事實上中國外交早已開始了從韜光養晦走向有所作為的進程,這是一個歷史的必然。但走向有所作為並不代表魯莽,更不代表傲慢。轉型中的中國外交需要更多學習的是“硬實力的軟使用”,而不是現在經常看到的“軟實力的硬使用”。詳論如下:

  中國外交轉型,這是近年人們聽得比較多的一個新詞。所謂轉型,就是從原有的形態,以一種盡量平穩的方式過渡到另外一種新的形態。從廣義上說,外交轉型屬於中國現階段各種轉型中的一個分支,其內涵也包含眾多含義,諸如:中國外交是否將告別韜光養晦,而走向更有作為?中國外交是否將更具主動性、立體性和務實性?

  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中,外部世界比較關注的是,報告正式提出中國要建“海洋強國”。中國的“海洋強國”戰略如何實施?軍事、經濟、外交如何協調?長期目標和中短期策略如何平衡?中國是否將在“海洋強國”的戰略之下,對周邊採取更為咄咄逼人的戰略?

  但其實,“十八大”政治報告還有另一些新的提法,諸如首次將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與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並列提出;提到“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首次增加“共贏”兩個字。另外,政治報告也提到公共外交與人文交流。

  問題是,國際社會和周邊國家往往沒有接收到這些善意的信息,而更多感受到的卻是中國外交近年在轉型過程中咄咄逼人的態勢。顯然,無論從中國外交界人士的解讀和客觀的觀察來看,這都是一種片面的認知。但中國有句老話“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在中國崛起給國際社會造成巨大心理衝擊的背景下,中國外交一個看似無意,甚至因缺乏部門協調而導致的舉動,往往就給國際社會,尤其是周邊國家以足夠的負面印象,並衝淡了乃至衝垮了苦心經營多時的善意外交的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