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在亞洲的角色轉變

http://www.CRNTT.com   2013-05-03 10:24:32  


 
  中國集中精力發展雙邊關係,其廣布亞洲的海外商團體系正體現了這一點。這些主要集中於東北亞和東南亞的商業團體獲得了不小的成功,提高了中國在這些區域的經濟影響力。

  這些重要的中國商業團體向中國領導人提供了一種雙向渠道。對於其他亞洲國家如何看待中國的問題,中國海外商團可以提供第一手見解,同時他們也為中國政府打開了一些非正式渠道,以影響其他國家的決策。然而,這些有力的經濟紐帶對於中國政府所偏好的雙邊外交更為有利,對於改善多邊關係則不然。

  在越南、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中國海外商團強大的影響力和大量的中國投資事實上緩和了南中國海領土爭端帶來的緊張局勢。

  當然,還有其他事例可以證明中國與其他亞洲國家的經濟紐帶有助於緩和緊張局勢。在過去幾十年中,中國大陸與台灣曾多次險些陷入戰爭,但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當局的關係卻在很大程度上與中國大陸對台灣入境資本投資的開放程度相關。鑒於中國大陸為台灣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如今有上百萬台灣人在中國大陸生活。

  要與具有經濟重要性的國家以及地區發展關係,這正是中國需要繼續採取的戰略。

  在亞洲中國面對著怎樣的挑戰?

  中國在亞洲面對著諸多挑戰,其中一大安全問題就是中日關係。中國與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甚至是與台灣的關係都和中日關係不同,這是因為幾乎沒有中國人在日本做生意。對於中國人來說日本是個不可滲透的黑箱,加上日本經濟規模大於其他亞洲國家並與美國保持緊密聯繫,因此這是中國面臨的一個棘手的問題。

  然而,中國在亞洲面臨的主要挑戰在於克制其在安全方面表現出的進攻性。中國在安全問題上的嚴厲反擊讓越南等國感到恐懼。雖然中國具有優勢,並且是越南的主要投資者,但其在南中國海領土爭端問題上所持的對抗立場被視為極具攻擊性。而這一點就足以抵消中國由經濟優勢帶來的影響力。

  中國在緬甸投資的遭遇也表明中國政府需要顯得不那麼具有攻擊性。當前,中國是緬甸的主導經濟力量,但是每當涉及其所開發的項目,中國並不願意給予當地人更為公平的待遇。因此,當地人民開始抗議中國在緬項目。如果中國不解決這一問題,有很多中國商人將會被拒之門外,同時新加坡、日本以及泰國商人將會進軍緬甸市場。

  此外,中國還需要解決其他一些經濟和社會問題,包括不斷激化的馬來西亞種族緊張態勢。由於在馬的中國商團被視為以犧牲當地人的利益為代價牟利,推行更有利於當地人政策的呼聲越來越大。但是,就這一點而言,馬來西亞或是其他任何一個亞洲國家都不希望中國撤離,因為中國對於當地經濟而言實在太過重要。中國在與大多數亞洲國家的經濟關係中都保持著優勢,但也不能掉以輕心,由於當地人的敵對情緒而失去這一優勢。

  雖然中國政府善於建立國家間的雙邊關係,但是當面對超越雙邊的關係時,中國的能力卻很有限。中國需要成為一個更為靈活,更多參與國際事務的夥伴國家。這就要求中國更多地參與到多邊層面的國際事務中。

  中國是否將會在《跨太平洋(601099,股吧)夥伴關係協議》這類協議下開展多邊活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