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在亞洲的角色轉變

http://www.CRNTT.com   2013-05-03 10:24:32  


 
  全球秩序正在向多邊主義傾斜,鑒於中國以發展雙邊關係為主的現狀,這對中國來說不太有利。如果中國不能迅速改變其政治和經濟體系以適應全球趨勢,就很有可能遭受由體系變化帶來的反衝。

  然而,在現有的亞太政治環境中,中國不太可能會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TPP)。該協定被視為美國政府“重返亞洲”戰略的一部分,而且由於日本也參與其中,因此中國短期內不太可能會接受該協定。但是多邊聯盟開始逐漸反制中國在亞洲推行的雙邊外交,而且可能最終會促使中國加入該協定。

  從長遠來看,隨著中國的財富增加,對於中國來說,《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的意義可能與世界貿易組織類似。事實上,中國尋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由於中國意識到了其帶來的經貿利益。中國是否會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視以下因素而定,包括該協議確實有效,中國的財富不斷增長,中美之間不爆發冷戰,以及中國逐漸接受並采納與此協議宗旨相協調的規則和標準。

  這是理想狀態,但是考慮到當前的政治環境,中國並不適合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

  亞太地區未來將有怎樣的發展?

  我在新書中對“零國集團”世界的出現進行了討論。在“零國集團”世界中,沒有一個國家或國家聯盟能擔當起領導世界共同應對全球挑戰的角色。亞洲會出現這種情況。

  亞洲範圍內,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和新加坡等支點國家(pivot states),最有可能在“零國集團”世界中繁榮發展。這些國家既有能力與其他眾多大國建立對自己有利的關係而同時又不過分依賴其他大國,因此他們能夠從與幾個大國之間的關係中獲利。

  雖然對這些國家來說,與中國保持積極關係很重要,但他們也有能力在中國與其他主要經濟體之間樞轉。新加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新加坡與中國的關係牢固,但同時新加坡也幾乎與所有亞洲國家都保持著良好關係。然而,支點國家最終也將不得不對中國表忠心。

  一些國家將會由於與中國保持過分緊密的聯繫而蒙受損失,這些國家包括蒙古、老撾和柬埔寨。蒙古是值得關注的國家,雖然蒙古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是中國已經基本上購買了其所有的重要資源。這已經引起了當地蒙古人民的強烈反對,而且新一屆蒙古領導人事實上也在努力限制來自中國的投資總量。但這已為時過晚,中國已經坐擁蒙古的大部分資源。

  中國需要適應亞洲出現的這種新變化。然而,中國外交政策的任何變化都將是漸進式的。習近平首先將會集中精力擴展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而中國新一屆領導人目前將會奉行小心謹慎並規避風險的風格。

  作者簡介:伊恩.布雷默是歐亞集團總裁。此文最初發表在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研究中心的網站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