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李義虎:紀念抗戰勝利 重溫命運共同體價值

http://www.CRNTT.com   2015-08-17 00:10:28  


(中評社 實習記者束沐攝)
 
  “皇民化”影響猶存 部分台人存在心理病症

  相較於大陸隆重紀念抗戰勝利,最近李登輝在訪日期間發表“台獨”、媚日言論,島內“反課綱”運動均反映出台灣社會一部分群體的荒唐史觀。對此,作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館台灣同胞抗日鬥爭展的終審專家,李義虎指出,李登輝是“皇民化”結出來的一顆“碩果”,這與他個人及其家族歷史有關,“包括他的兄弟赴日本當兵戰死,都對他後來的理念產生影響”。他分析,去年的“反服貿”和經濟問題有關,而今年的“反課綱”和文化問題有關,“它反映出島內社會的歷史觀出現了嚴重問題,部分台灣年輕人沒有正確的歷史認知”。

  李義虎表示,其實這次課綱只是“微調”,個別詞匯的調整卻引起軒然大波,這是“去中國化”、“皇民化”思想導致的惡果。他進一步指出,從深層原因來看,台灣同胞對日本殖民者進行了武裝和非武裝鬥爭,但有一部分台灣人,由於被日本殖民統治了五十年,產生了一種在心理學上稱之為“種因殖民地夢想”的病症。他們的歷史觀是扭曲的——本來是明顯的殖民侵略行為,反而說成“日本給台灣帶來了好處”。通過“去中國化”運動,以及李登輝這顆“碩果”的言論,這種“皇民化”思想發散到台灣社會的各個角落,對一些年輕人的思想帶來了負面的影響。他認為,“反課綱”運動是島內錯誤歷史思潮的一次集中爆發,也是去年“反服貿”在精神層面的延續。

  “反課綱”暴露出島內文化斷層與代際撕裂

  謝大寧教授近日提出了“文化台獨”的觀點,李義虎對此表示贊同。他表示,前幾年陳水扁欲推動“法理台獨”,大陸方面堅決反制,國際社會表達不滿,也引發台灣島內多數民眾的抵制。“‘法理台獨’搞不通,分裂勢力就只能走另一種途徑,那就是推行‘文化台獨’,從文化和教育入手”,李義虎告訴記者。

  李義虎說,李、扁時期的“去中國化”極大地扭曲了課本中的歷史觀和地理觀,刻意向學生灌輸錯誤的歷史知識和地理知識,尤其是杜正勝的“同心圓理論”,以台灣為中心,把大陸算作“外國”。這就使台灣青年學生出現“時空錯亂”,實際上導致了“集體人格分裂”。比方說,現在台灣學生的父母輩接受的是“大中國”框架,而他們自己學到的是台澎金馬的“小台灣”框架,他們的“時空觀”和父母一輩就很不一樣,“這樣一來,文化傳承在兩代人之間就發生了斷層。”這次運動中,台灣中學生周天觀和他父親之間的衝突,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事例。這說明,兩代人對歷史理解的迥異,反映出了台灣社會的撕裂和扭曲。

  李義虎指出,分裂勢力也清楚“台獨要從娃娃抓起”,於是他們就從孩子們的文化認同下手,從教育、課本、課綱入手,培養他們一種新的、但是扭曲的史觀。所以“文化台獨”很值得警惕和重視。他建議,要加強中華文化的建設。“我們應該加強文化認同方面的工作,就像習總書記講的,兩岸同胞要達成心靈契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