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台灣的“日本情結” 由何而來?

http://www.CRNTT.com   2016-10-17 00:12:50  


 
  當前台灣社會“日本情結”的表現形式

  現今台灣社會的“日本情結”主要表現在台灣人對日本的精神文化認同和生活中對日本表現的親近感上。從近幾年台灣社會對日本親近感的表現形態上看,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台灣人對日本文化的推崇;二是台灣社會對日親近感伴隨著“主體性”意識而升高;三是在所謂的“中國威脅論”背景下,台日間強調相互互補的夥伴關係;四是當前台灣社會中無處不在的“日本影子”下其“親日”氛圍是顯而易見的。

  (一)文化認知:推崇日本文化

  冷戰後,隨著中國大陸的崛起,日本對台灣社會政治上的影響力受到很大限制,轉而從文化上同化台灣人的思想。在台灣還有許多迷戀日本文化的年輕群體被稱為“哈日族”,這一人群主要是台灣年輕世代對日本流行文化的迷戀,迷戀於日本的動漫、娛樂文化、時尚玩物。

  同時,每年都有大批的台灣學生到日本觀光、訪學、留學,日本成為許多台灣學生休學旅行的首選目的地。日本許多國立、公立及私立的大學都會給來日留學的台灣生名目繁多的獎學金,鼓勵他們來日留學,每年台日間各大高校會定期相互訪問。①近幾年,台日間的交流互動日趨密切。

  現今日本政府以多種管道在台灣社會以“文化滲透”的方式來保持其在台灣社會的影響力。台灣社會對日本的文化認同度越來越高,特別是年輕世代,在一片經濟低迷的氛圍中,台灣年輕人不是選擇去打拼而是以“小確幸”自我慰藉,而“小確幸”(しょうかっこう)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創造的詞彙,指微小而確定的幸福,可見日本文化對台灣年輕人的影響力不容小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