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台灣當局南海政策有何新動向?

http://www.CRNTT.com   2016-10-18 00:08:41  


 
  (二)台灣南海政策的國際化面向

  長期以來,台灣當局一直有與大陸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的默契,堅持雙邊協商解決南海爭端。然而,近年來隨著南海問題的持續升溫,台灣當局不斷突出“中華民國”在南海議題上的重要性,試圖透過南海議題參與地區多邊對話與合作機制的目標越來越明顯。馬英九頂住美國的重重壓力登上太平島也是為了明確南海作為“中華民國”固有疆域的事實和太平島在南海的法律地位,直接針對菲律賓在南海仲裁案中提出的太平島不屬於島嶼的說法,象徵意義非常大,擴大了台灣在南海問題上的影響力。台灣當局針對東南亞各國提出的南海主權爭端解決“五國五方”動議,積極提倡“五國六方”動議,表面上看是兼顧了大陸和台灣的雙方利益,也得到了美日和其他聲索國的支持,但真實意圖是在突出台灣的主體性和“中華民國”的“主權國家”身份。⑧這表示雖然台灣當局在南海問題上受到的掣肘較多,但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自主性,南海政策作為台灣國際戰略的重要一環開始面向國際化,提倡多邊協商對話解決,通過南海議題提高台灣的國際參與和能見度,從而拓寬台灣的國際空間。台灣南海政策的國際化面向是為化解台灣在南海問題解決上的身份困境,防止被邊緣化,爭取話語權,提高“中華民國”的國際能見度,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活路外交”戰略的重大拓展。然而,因為台灣沒有外交關係,台灣的南海政策的國際化必須適度。

  (三)台灣南海政策分歧逐漸縮窄

  台灣由於身份困境在南海問題上左支右絀,一般藍營認為南海關係到“中華民國”的“主權”,應該竭力保護,甚至可能與大陸合作;綠營主張維護台灣的“獨立”自主性,在南海問題上區隔大陸。由於台灣是選舉政治,國民黨和民進黨為爭取中間選民和主流民意,在大多數選民具有偏好的問題上呈現一致性。隨著國民黨的“獨台”意識增長,與民進黨的“台獨”意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雙方的政治光譜不斷靠近,往中間走,“中華民國”符號成為雙方的最大公約數,加之美日等國的外部壓力,雖然雙方南海政策的表述不一樣,但基本目標和主張日趨相同。⑨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雙方都多次強調維護南海尤其是太平島主權,堅持太平島作為島嶼而不是島礁,對太平島的被動守護轉化為積極作為。因此,台灣南海政策的重心轉向太平島,這與蔡英文只提出“不會放棄太平島的主權”如出一轍,馬英九登島後蔡英文並沒有像往常否認馬英九,甚至主動提出維護南海主權。⑩第二,雙方都重視從戰略安全和經貿政策來考慮南海政策。這主要表現逐漸側重考慮美日和東南亞各國的意向,將南海政策與安全政策及經貿政策連帶考慮,實現南海政策與經貿政策的一致性。在這種背景下,馬英九當局也逐漸不主張與大陸合作。第三,雙方都宣稱依據國際法尤其是國際海洋法公約,維護航行自由,維持區域的穩定,加強南海的共同開發與管理,以和平方法解決南海問題。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