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兩岸“憲法”的一中性最值得關注

http://www.CRNTT.com   2016-05-13 00:09:24  


在兩岸關係可能遭遇重大變局的關鍵時期,習近平提出“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的新表述。
  中評社香港5月13日電/武漢大學兩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博導祝捷教授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4月號發表專文《“九二共識”核心意涵的法理型構——再論兩岸法律的“一中性”》,作者認為:“兩岸各自‘憲法’的名稱,在兩岸未能完全消除政治對立的情緒前,可以用合適的名稱替代之,既可以是僅僅體現功能性特徵的‘憲制性法律’或‘憲制性規定’,也可以其他合適的名稱。作為‘憲法’的替代性名稱,歸根到底只是一種語言文字相互轉化的戲碼,‘憲法’作為塑造兩岸法的共同體的理據,其中的‘一中性’資源才是最值得關注和運用的。祛除了兩岸‘憲法’在兩岸論域內不必要的政治性色彩,而突出甚至僅僅關注兩岸‘憲法’對於法的共同體的功能性作用,則兩岸‘憲法’在各自所體現的‘一中性’基礎上相互融合發展自有可期。”文章內容如下: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對台發表重要講話,在兩岸關係可能遭遇重大變局的關鍵時期,提出“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的新表述,對台灣地區各政治勢力特別是之爭在即的民進黨宣示了大陸對台政策的新動向,也進一步創新了“九二共識”的內涵與外延。更早時間,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在美國訪問時首提“台灣憲法”,蔡英文提出“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憲法”和“憲政”再度成為牽動兩岸敏感神經的主題詞。“台灣憲法”、“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九二共識”這些頗具兩岸特色的詞彙究竟是何關係?面向後2016的大陸和台灣如何圍繞“九二共識”重塑新共識?接續本人與周葉中教授合作的《關於重視兩岸法律制度“一中性”的思考》一文,本文將對上述問題進行更進一步地討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