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黃光國論文化中國與蔡英文的抉擇

http://www.CRNTT.com   2016-06-06 00:10:03  


 
  “儒家人文主義”的自主學統

  牟宗三認為:他在學術研究上畢生所作的努力,就是要梳理“儒家人文主義”的統緒,肯定孔子所開創的儒家文化的“道統”。至於“容納希臘傳統,轉出'知性主體'”,以開出“自主的學術傳統”則有賴於社會科學界人士充分吸納西方科學哲學的傳統,能夠以之作為基礎,建構“含攝文化的理論”,來解決社會中所發生的各項問題。

  台灣的社會科學本土化運動,經過一個世代的努力,已經開始步入成熟的階段。然而,大陸從改革開放之後三十年來,社會科學界飢不擇食地盲目移植西方以個人主義作為預設的理論和研究典範,其後遺症正開始逐漸加劇。目前大陸社會科學界對當前的社會發展,已經普遍感受到“實踐很偉大,理論很蒼白”。由於社會科學的理論大多是“抄來抄去”,“大量照搬和移植西方的概念和理論”,中國社會科學界的研究人員一方面是感到“知識論的困惑”,不知道這樣的“知識”對自己的母社會是不是有用?能不能幫助自己的社會解決問題,抑或是製造更多的問題?也正因為如此,大陸學術界又普遍存在著“本體論的焦慮”,不知道自己文化的特色是什麼?也不知道這樣的文化特色能不能支持社會的持續發展? 

  針對這樣的困局,正是兩岸學術界攜手合作,促進中華文化復興的良機。如眾所知,任何一個學術運動,一旦找到了自己的哲學基礎,便是找到了自己的“道”,這個學術運動便已邁向成熟階段,而逐漸脫離其“運動”的性格,除非有人能找出更強而有力的哲學來取代它。華人心理學本土化運動邁向成熟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總結其成功經驗,繼續推展社會科學本土化運動,其最終目標則是以儒家文化作為基底,吸納西方近代文明的菁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擺脫西方學術的宰制,建立“儒家人文主義”的自主學術傳統。

  “反課綱微調”的“自我殖民”

  不幸的是,台灣在二次政黨輪替之後,馬政府竟日窮於應付藍綠惡鬪,幾乎不瞭解此項學術運動的重要意義。馬英九出身自哈佛大學,當選“總統”之後,一心想當“全民總統”,刻意任命親綠人士主持教育部門,學術自我殖民的弊病變本加厲,“媚日反中”的意識形態四處瀰漫,到他執政末期,想要導正違反“中華民國憲法”的“台獨修正主義課綱”,不料竟然引起了一群中學生的“反課綱微調”運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