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與亞洲安全秩序的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1-07-26 10:21:45  


 
西方安全秩序源自長期戰爭

  同樣,美、日、韓之間的同盟關係也是美國戰爭“勝利之後”的事情。日本戰敗之後,美國占領日本。日本沒有任何獨立的外交,在很大程度上說,戰後美日聯盟是美國一手安排的結果。日本儘管有參與,但沒有多大的發言權。美國和韓國的同盟也是這樣。因為來自北朝鮮的威脅,美國駐兵韓國,韓國並沒有任何困難接受美國的領導。

  “勝利之後”所確立的安全秩序,在很多方面體現為內部的不平等性。無論是歐洲安全秩序還是美、日、韓聯盟,美國都處於絕對的領導地位。這種領導地位一方面有助於安全秩序的建立,另一方面也表明體系內部成員必須接受美國的領導。要維持美國的領導地位,需要一些基本的條件:第一,戰爭的代價;第二,外在的威脅;第三,領導者的開放性和能夠包容體系內部成員的利益。如果這些方面發生實質性的變化,秩序的基礎就會受到威脅。

  在冷戰結束後,北約依靠擴展範圍而得以繼續生存和發展。同時,有可能來自俄羅斯的安全威脅也有助於北約的凝聚力。在美、日、韓聯盟之間,曾經有一段時間因為缺失外在的威脅而鬆動。韓國要求美國軍隊撤走的呼聲曾經很高。日本在民主黨鳩山任首相時曾經提出要建立東亞共同體,追求和美國的平等地位。但近年來,北朝鮮被視為是對日、韓的威脅。在背後,美、日、韓聯盟則把中國視為是外在的威脅。

  此外,一個地區的地緣政治也對區域安全秩序有獨特的影響。這尤其表現在北美。在北美,美國天然地居於“一國獨大”的地位,成為天然的領袖。很顯然,北美的體系是一種高度等級性的依附型安全體系。無論是墨西哥還是加拿大,各方面的實力無法和美國相比,這兩國也沒有任何想挑戰美國的地方,加上美國體系本身的開放性,北美就出現了一個比較自然的安全秩序。

  在亞洲,區域安全秩序的建設並沒有這樣的情況。首先亞洲並沒有類似歐洲的長時期戰爭,並且戰爭也沒有產生類似歐洲那樣的“勝利者”。上世紀三十年代,日本曾經想通過戰爭的方式來確立帝國秩序,但以失敗告終。中國是“勝利者”,但中國既沒有西方國家那樣的建立區域安全秩序的思想、理念,也不具備足夠的實力來這樣做。因為冷戰,美日和美韓同盟的形成,一個涵蓋各國的東北亞的安全秩序成為不可能。反之,因為美日、美韓同盟把中國視為外在威脅,東北亞是一個“不安全”的秩序。在目前的情況下,這個秩序的安全性的兩個條件是,第一,中國接受以美國主導的區域秩序,至少不挑戰這個秩序;第二,美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容納中國的利益。而這兩個條件是不穩定的。東北亞也因此仍然面臨如何建立能夠包括美國、中國的安全秩序的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