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與亞洲安全秩序的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1-07-26 10:21:45  


 
亞細安區域秩序自成一格

  但東盟是一個特例,是一個成功的非西方式的區域安全秩序。西方式區域安全秩序的條件,在東南亞各國之間並不存在。例如,東南亞各國之間儘管有局部的衝突,但並沒有發生類似歐洲各國之間的戰爭,因此不存在一個“勝利者”。東南亞也不存在一個像美國那樣的天然領袖。儘管印度尼西亞是本區域的天然大國,但無論是其內部實力還是對東南亞其他國家的影響,遠不能和美國在北美的地位相比較。東南亞也在不同時期,存在“外來”的威脅,但也遠遠不能和歐洲、東北亞的局勢相比較。

  在這樣的條件下,東南亞國家走上了一條非西方的道路,確立了一個非西方式的安全秩序。東盟形成之後,因為和西方式安全秩序不同,一直被視為只是一個論壇而不具備實質性意義。但在實際層面,冷戰以來,東盟並不比其它任何區域(包括歐洲)更不安全。如上所說,東盟區域秩序既不是由外力強加,也非區域內部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所確立。因此,人們可以這麼認為,這個秩序的產生和發展更具有民主性。實際上,各國之間的接觸、討論、形成共識、建立信任,到最後制度化和法律化,是這個秩序的主要特征。

  冷戰之後,東盟也面臨挑戰,但東盟接受並且成功應付了挑戰。東盟曾經認為,維護區域安全的最有效辦法就是把大國排除在外,但後來認識到排除大國的做法很不現實,也並不符合東盟的利益。東盟成功地轉型成為一個包容性的論壇,並逐步建立具有包容性的區域安全合作構架。東盟最為成功的地方,就是成功容納了東北亞的中國、日本和韓國。最近又容納了美國。這次中國和東盟雙方就《南中國海各方行為宣言》達成的不具約束力的實施準則協議就是一例。

  未來的歷史學家會說,這個協議的達成是中國—東盟安全秩序的起點。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扮演了一個關鍵的角色。忽略中國因素,亞洲區域秩序就無從談起。

  作為崛起中的亞洲大國,中國注定要成為亞洲安區秩序的主要角色,不管人們的主觀意願如何。中國如何行為,決定了亞洲能否並形成什麼樣的安全秩序。從現在來看,中國以自己的方式,正成功融入以東盟為主體的亞洲安全秩序,中國的選擇既符合中國國家利益,更符合東盟的利益。但這個過程並不容易。對中國來說,這是一個接受挑戰、學習、適應和責任擔當的過程。

  中國行為的轉變完全體現了非西方的亞洲特色。在和東盟的關係上,和其他所有大國一樣,中國先是拒絕,但很快就接受了多邊主義,並在多邊構架內扮演一個積極角色。在多邊關係上,中國首先強調的是經濟關係,然後再慢慢擴展到其它領域,包括安全領域。通過經貿關係,中國和東盟各國逐漸建立互信,進行各方面關係的制度化建設。儘管中國和東盟已經實現了自由貿易,但中國仍然把重點置於經濟關係上。尤其應當指出的是,東盟能夠容納中國是因為中國選擇被容納。和爭搶領導權的其它一些大國不一樣,在加入東盟友好條約之後,中國並不想爭搶領導權,而是承認和支持東盟的領導權。中國的行為和美國構成了鮮明的對照。一旦加入東盟體系,美國到處張揚其領導角色。實際上,在歡迎美國加入的同時,東盟各國也在密切關注美國在東盟體系內部的行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