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雲:日本的領土問題與中日關係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2-08-25 08:50:04  


中日關系的未來必須超越海洋領土和油氣資源爭端,否則結果不是雙贏,而可能是雙輸。
  中評社北京8月25日訊/學者張雲今天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撰文“日本的領土問題與中日關係未來”指出,中日關係的未來必須超越海洋領土和油氣資源爭端,對於地區和全球事務負更多的責任,否則中國的“和諧世界”理念就會受到質疑,而日本希望發揮更大國際作用的意願也很難實現,這樣的結果不是雙贏,而可能是雙輸,而這對於整個亞太地區都將是一個災難。

  繼今年7月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訪問北方四島到韓國總統李明博突訪獨島(日本稱為竹島),近日中日之間因為釣魚島問題(日本稱為尖閣諸島)面臨自2005至2006年日本首相堅持參拜靖國神社引發雙邊關係陷入最低谷以來的再次嚴峻考驗。關注亞太地區國際關係和安全的有識之士應該考慮日本的領土問題為什麼會發酵,特別是對於今後中日關係有什麼影響。

日本的領土問題的難點

  首先,日本的領土問題同戰後處理和地區和解不完全直接相關。目前日本同上述三國的領土糾紛直接同二戰的戰後處理有直接關係,日本的戰後處理很大程度上是在美國指揮下進行的,雖然處理速度很快但卻是很不完整的,日本沒有機會有足夠的時間同相關國家進行談判協商來解決這些問題,日韓的領土問題在美國積極推動關係正常化進程中被擱置了,釣魚島問題是日美雙方的決定沒有中國的參與,這些領土問題本身就是歷史問題,是戰後和解進程不完整的集中表現。

  第二,日本在領土問題同帝國主義擴張時期的歷史緊密相連。例如1905年日本將竹島並入島根縣版圖,將琉球群島並入日本版圖等都屬於是帝國主義擴張做法,而領土問題同當年日本帝國主義和軍國主義的歷史的結合很容易成為中韓對日民族主義集中爆發的導火索。在戰後處理上中韓對日本儘管出於不同原因都採取了寬大的方式,沒有採用一戰處理德國的嚴厲方式,保存了日本的工業基礎和快速恢復經濟的潛力,因而在道義上在同中韓之間的爭端上日本始終是處於下風的,再加上戰後日本在戰爭問題上的認識和表態不徹底以及少數人的失言等損害了日本作為戰後和平國家的軟實力。

  第三,日本的領土問題都是海上領土糾紛。東亞地區進入現代主權國際關係的歷史本來就很短,對於海洋劃界更是經驗不足,因而確定海洋領土同陸地劃界相比困難更多,這不僅僅日本一家的事情,而是地區問題,例如中國同東南亞一些國家也存在著南中國海的領土爭端,如何在東亞創造出一套解決海洋領土糾紛的新辦法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