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台灣政情與兩岸形勢評析

http://www.CRNTT.com   2019-11-16 00:19:33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選舉研究室研究員王建民認為,“芒果乾”成為當前台灣社會最流行的語言,“芒果乾”也就是“亡國感”的意思。這一現象的出現有一定的背景,一是韓流帶來的影響激發了青年“台獨”分子的“台獨”危機感。二是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1·2”講話讓“台獨”感到強大的壓力,使他們有很強的危機感。三是香港事件發生之後對台灣社會造成了很大影響,強化了台灣社會所謂的“亡國感”。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社會青年“綠化”的問題也很嚴重。“台獨”的主導變成青年,韓國瑜的青年支持率不超過20%,蔡英文則在45%左右。所以青年的威脅不是簡單的威脅,是非常嚴峻的威脅。

  國防大學國際防務學院副教授王曉東則分析了影響台灣民意變化的因素。他指出,在影響台灣民意的因素中,大陸因素是關鍵性積極外因,包括“台獨”因素、經濟因素、民情因素在內的島內因素是複雜內因,美日因素是重要消極外因。為此,大陸需要爭取民意民心,對“台獨”釜底抽薪,正確認知民意,準確把控民意,認識到民意的變與民性的不變、以不變應萬變,以實力為基礎,增強對“台獨”的壓力及對民眾的吸引力。

  綜合上述各位學者的分析可以看出,台灣局勢當前正處於動盪期。無論是政情中的戰略處境、選舉態勢,還是基層大眾的民意民心,都處於一觸即發的狀態。面對這樣的台灣,大陸更應當保持定力和耐心,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

  四、兩岸融合發展:理論與實踐日趨豐富

  “兩岸融合發展”是任何研討會上都必然出現的熱門話題,本次研討會亦不例外。

  本次會議中,既有學者總括性地提出了對“兩岸融合發展”的理解和思考,也有學者分別從經濟、文化、青年、教育等側面展現了融合發展的相關情況。

  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執行院長陳麗麗介紹了閩南師範大學關於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最新理論與實踐探索成果。她提出,第一,深度理解和把握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深刻內涵和重大使命。兩岸融合發展是一個對兩岸現狀進行挑戰與整合的動態過程,是一個國家內部的事務,它尋求的是兩岸間的良性互動,融成一體,協同發展,最終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需要統一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台灣問題的產生源於兩岸的政治分歧與對立,通過兩岸充分融合發展、充分的協商,探索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理論與實踐體系、兩岸一中共識、中華經濟聯合、21世紀中華新文化。第二,閩南文化是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在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閩南文化已經成為連接海峽兩岸,乃至全球華人的一條共同文化血脈,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化兩岸人民文化認同感以及民族零距離,有效遏制文化台獨思潮,推進兩岸民間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文化發展,建構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現實意義和特殊價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