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台灣政情與兩岸形勢評析

http://www.CRNTT.com   2019-11-16 00:19:33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李立指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是大陸實力和自信的展現,也是對台灣同胞的關心和照顧,是為台灣同胞的福祉著想,因而得到了廣大台灣同胞的肯定和擁護,必將引領台灣主流民意朝著兩岸關係和平的方向發展,為最終實現兩岸統一奠定廣泛的島內民意基礎。

  除了上述二位學者對“兩岸融合發展”所做的總體分析之外,從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角度出發,福建社科院現代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蘇美祥表示,近年來台海局勢日趨複雜嚴峻,但以經濟交流為主軸的兩岸融合發展態勢更趨向清晰。由於長期受台灣方面政策制約,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單向性特徵顯著,結構性失衡問題長期存在,加上中美經貿摩擦升級、台灣當局“經濟離中”政策等不利因素,兩岸經濟融合發展仍然任重道遠。在新形勢下,應持續深化兩岸產業合作新結構,探索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路徑,落深落細惠台政策,先行推動區域深度融合,推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

  江蘇省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桑登平基於台資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中的探索,指出,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經過將近30多年的風風雨雨,台資經濟目前已成為祖國大陸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支有生力量。兩岸共同市場的打造,不僅是大陸這個巨大的潛在市場,更有實際意義的是指兩岸共同開發的第三方市場。

  以兩岸文化融合發展為研究對象,台灣大仁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副教授兼副校長林爵士表示,兩岸可以嘗試由雙方共同的文化特色,亦即透過中華優秀傳統所形成的“文化力”,經由“文化資產”、“文化藝術”與“文化創意”等三項構面,作為兩岸文化融合的開展路徑。

  閩南師範大學台商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陳春華梳理了當前兩岸青年交流的相關研究成果,認為台灣青年身份認同具有重疊性,台灣青年文化認同深受學校“台獨”教育影響,台灣青年更傾向於西進大陸短期交流,但兩岸青年交流中存在著文化認同、價值認同、情緒衝突以及政策導向等問題,可以從“共同認知”、“共同情感”、“共同體驗”等圍堵推進兩岸青年融合交流。

  華中師範大學台灣與東亞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董玲瑜就兩岸之間的教育交流展開了闡述。她表示,“31條措施”施行以來,兩岸教育交流逐漸開創了新的局面,從基礎教育、專業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方面,兩岸互動頻繁。相關措施的出台彰顯了黨中央對兩岸教育交流工作的高度重視,也為台灣青年一代來大陸追夢、圓夢提供政策保障,將有力推動兩岸教育交流,推進兩岸融合發展。

  綜合來看,兩岸融合發展理念自提出以來,不僅概念意涵不斷完善,其實踐形式也得到了不斷的豐富。兩岸融合發展既有喜人的成果,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針對成果,我們應總結經驗、再接再厲;針對存在的問題,應當進行重點突破,以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往更深、更廣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