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張亞中論兩岸需和統對話

http://www.CRNTT.com   2023-01-12 00:03:32  


 
  也許有人說,其實美國迄今從來沒有支持過“台獨”,不僅經常公開重申這個立場,也反覆強調美國的“一中政策”並沒有任何改變,這些態度見諸美國官方所有公開文件。那麼如今把美國與“台獨”同時列為二合一的敵人,會不會衹是基於與美國的缺乏互信所導致的一種判斷呢?但是如果從這幾年來,包括美國行政部門、軍方、“國會”的種種涉台舉措,很難不被理解為是一種不間斷的“切香腸”行為。這些行為組合起來,或許並不等於美國已經決定放棄一中政策,但是它無疑是在運用“台獨”作為遏制中國崛起的工具,甚至是刻意在營造一場可能的代理人戰爭。這些舉措當然激化了各種矛盾,從而導致了在報告中所顯示出來的兩岸政策上的變化。

  三、“以統去獨”走上議程

  對於這個變化,我的理解乃是如此:就反“獨”促統這一個既定的政策來說,如果反“獨”促統工作面對的障礙,單純衹是少數的“台獨”分裂主義分子的話,那麼政策緊迫性是不高的。衹要台灣沒有真正走上法理“台獨”的道路,大陸就可以好整以暇地以種種交流活動來逐步推動統一工作。即使一些分離主義“台獨”分子已經逐漸化顯為隱,以所謂的漸進式“台獨”,通過種種文化的、社會面的“台獨”趨向來從事“獨台”行徑,大陸都覺得整體情勢還在可控範圍內,因此對比於其他更迫切的領域,台灣問題還都可以放在“慢慢來”的情況下。但是當美國的因素開始有了一些質變之後,反“獨”促統工作所面臨的局面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個不一樣表現在一點上,就是反“獨”促統工作無法被孤立在一個特定的範圍內,而有了隨時外溢的危險。在此之前,如在陳水扁時期,曾經是由大陸與美國透過某種默契,一起共管“台獨”的風險,大陸根本不必自己出手,通過美國就可以約制住“台獨”的發展。但是這幾年來情勢的快速變遷,當“台獨”與美國試圖遏制中國崛起的政策走向結合在一起後,對大陸而言,以遏制法理“台獨”為主的反“獨”促統工作,就面臨了不得不調整的狀況。這個時候的主要問題,已經不是台灣敢不敢宣布“台獨”,而是衹要“台獨”活動可資運用,就可以源源不斷給美國提供遏制中國的炸藥。這樣的情境,無疑會讓大陸開始思考如何拆掉這個炸藥引信。於是,我們看到這次報告在兩岸問題上最大的改變,就是整個反“獨”促統工作重點的調整,大陸開始了“以統去獨”的歷史新階段。

  所謂“以統去獨”的意思,簡單說就是以兩岸統一來徹底解除因為“台獨”所帶來的所有不確定因素,直接拔掉美國目前最具操作性的遏制中國工具。換句話說,這樣的改變意味著兩岸問題將會進入以促統為主的新階段,這當然會帶來兩岸政策與具體作為上的重大改變。這固然並不意味之前兩岸各種交流政策的失效,但顯然所有政策的思考邏輯與操作策略都會隨之改變。舉個例子來說,台灣各方這些年來經常掛在嘴邊的“維持現狀”這一說法,大概將會基本失效了。現狀已經不在,如果台灣還要繼續以現狀為名,採取種種拖的策略,恐怕就會再也拖不下去了。從這角度來說,以前大陸每次政策表述中“以和平統一為追求的目標,但是決不放棄非和平的選項”的說法,其實並沒有實質的威脅,因為在不急著促統的狀況下,所謂“非和平的選項”衹是作為一種邏輯上最後處理的手段,純屬備而不用的意思。可是這次在報告中同樣的說辭再度出現時,它的意義就全然不同了。當歷史新階段來臨,促統真正被提上檯面開始考慮時,我們就不免開始遠遠聽到漁陽鼙鼓的鼓聲了!這真的是一個重大轉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