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拜登國家安全戰略探析

http://www.CRNTT.com   2023-01-14 00:02:47  


 
  其次,“內病外治”的危機轉嫁策略沒有變。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是美國人的特質。反映在對外戰略方面,每當國內矛盾尖銳或面臨外部挑戰時,美國便會通過樹立“對手”、誇大“對手”威脅的方式來實現美國內部團結。冷戰期間,美國將蘇聯作為遏制對象,傾向於誇大蘇聯威脅的嚴重性和其意圖的侵略性。比如,在1957年蘇聯洲際彈道導彈試驗成功後,美國國內出現了對美蘇“導彈差距”的擔憂和恐慌,要求艾森豪威爾政府採取措施彌補美蘇“導彈差距”的呼聲不絕於耳。⑫近年來,美國國內的政治和社會分裂現象愈演愈烈,甚至一度超出美國現有政治體制的承受範疇。為了彌合國內分裂,特朗普政府把美國國內問題產生的原因歸咎於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大國、外來移民和經濟全球化,通過關稅戰、限制投資和技術封鎖等手段打壓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採取“禁穆令”、收緊簽證等措施限制外來移民,是典型的“內病外治”策略。⑬拜登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同樣秉持“內病外治”策略。在《戰略》中,拜登對於美國國內存在的政治極化、貧富分化等問題輕描淡寫,並將國內問題歸結於以中國為代表的“異己”國家對國際秩序的衝擊,稱中國是唯一一個既有能力又有意圖挑戰美國地位的國家,企圖通過構築聯盟、投資國內、增強軍備等方式挑起地緣政治競爭。拜登的國家安全戰略試圖將中國塑造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其手法就是要從外部樹立一個靶子,以達到其凝聚國內共識、重振美國實力的目的。

  最後,以“實力求安全”的戰略思維沒有變。對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的推崇是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特徵。冷戰期間,從杜魯門的“遏制戰略”、艾森豪威爾的“大規模報復戰略”、再到肯尼迪、約翰遜的“靈活反應戰略”,里根的“新靈活反應戰略”,維持軍事優勢和實力地位是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基石。由此,美國不斷擴充軍備,以確保其對蘇軍事優勢,最終成為一個徹頭徹尾、貨真價實的軍事帝國。⑭2021年,美國的軍費開支為8010億美元,比排名世界第2至第10位的9國軍費開支的總和還要多。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打出“以實力求和平”的旗號,通過擴大部隊規模、提高戰備狀態以確保美國的最終勝利。俄烏衝突較大程度上塑造了拜登政府的安全觀念,與《臨時指南》相比,《戰略》更為強調軍事實力的作用,其中的“投資我們的實力”便是特朗普“以實力求和平”的翻版。在《戰略》中,拜登提出“綜合威懾”的概念,強調“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是美國在威懾和衝突中獲勝的基礎,美國在必要時將毫不猶豫地使用武力來捍衛其國家利益”。“以實力求和平”的觀念同樣體現在拜登政府的《國防戰略報告》和《核態勢審議報告》中,拜登政府進一步詳述了“綜合威懾”的方式與手段,並提出通過大力加強核武庫建設、保持軍事技術優勢、持續強化聯盟戰略等方式來確保美國對於地緣競爭對手的實力地位。

  四、新版《國家安全戰略》衝擊中美關係

  在拜登當選總統後,中國部分人士對美國政府回歸理性、改善中美關係抱有些許期望。但自拜登執政以來,美國不僅沒有放鬆在經貿領域的對華高壓政策,反而加緊在地緣政治、科技創新和意識形態領域的對華圍堵,美國對中國的打壓從貿易向產業、科技和金融等領域蔓延。伴隨以聚焦“中國挑戰”為底色的《戰略》的出台和實施,未來中美關係的前景不容樂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