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中美戰略框架博弈與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23-03-23 00:03:35  


 
  拜登政府不斷試圖強化對中國大陸的“威懾”,並從軍事威懾上升到所謂綜合威懾。美方不斷強化“威懾”能力的做法主要受到幾個因素的刺激,第一是俄烏衝突爆發令華盛頓政策界感到吃驚,“沒人想到21世紀會發生這樣的戰爭”;正因為此,華盛頓更擔心台海會發生所有人都認為不可能發生的衝突,⑫美國戰略界從“對俄羅斯的威懾失敗”中吸取教訓,認為必須加大對中國大陸的“威懾”。第二是中國大陸軍事實力發展使得兩岸軍力差距進一步拉大。第三是華盛頓戰略界內充斥著一種聲音,認為中國大陸可能在5-10年內“武力攻台”,如美國外交委員會主席哈斯(Richard Haass)支持將“戰略模糊”改為“戰略清晰”,其基本假設就是中國的軍事實力和政策規劃表明中國很可能準備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挑戰美國的地區主導權。⑬這一屆美國國會提出並審議包含有“象徵性支持台灣”和強化美台軍事關係等內容的“台灣政策法案”,正是在美國要提升針對中國大陸的綜合威懾能力背景下進行的。美方在“強化威懾”名義下不斷發展和推動“漸進台獨”政策的台灣當局的實質性關係,這使其“戰略模糊”中的“保證”部分可信度越來越低,所以中方有很多學者認為,美國的“戰略模糊”正在清晰化。

  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的第二個危險變化是要把台灣當作戰略資產而和中國大陸分開。美國助理國防部長伊萊·賴特納(Ely Ratner)2021年12月8日在國會作證時表示,“台灣處於第一島鏈的關鍵節點上……對地區安全很關鍵,對保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核心利益也很關鍵”。⑭他的證詞馬上引發了美國政策界普遍的爭論,因為其中暗含著拜登政府可能違反了一個中國政策,即把台灣當作美國的戰略資產,確保其與中國大陸永遠分開,以此為美國的戰略利益服務。雖然有美國學者表示,賴特納的證詞衹代表拜登政府內部分人的想法,不能代表拜登政府一個中國政策發生了變化;還有美國學者表示,賴特納的證詞被曲解了,其本意不是指美國將台灣作為戰略資產,⑮但從拜登政府之後的具體政策來看,這些美國學者的說辭都是沒有說服力的。拜登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在地緣戰略影響力、關鍵新興技術和意識形態三個領域中對華“競而勝之”。從拜登政府以警惕中國在某些區域的地緣戰略影響力上升為由幫助台灣“固邦”,施壓台積電在美擴大投資建廠,邀請台灣參加“第一屆民主峰會”等政策來看,美國將台灣作為“戰略資產”使用以達到在和中國大陸競爭中獲勝的意圖再明顯不過了。賴特納在國會作證後,美國學者史文(Michael Swaine)馬上指出,賴特納將台灣定義為對美國具有戰略價值的地方,因為它在軍事、經濟和政治上都不同於中國,這種聲明是非常魯莽的,因為它清楚地暗示,台灣應當主要被作為戰略資產而與北京分開,這等於是直接放棄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以及美中關係正常化時達成的諒解。⑯顯然,拜登政府雖然口頭不承認,但實際政策上已經完全無法抑制將台灣作為戰略資產使用的衝動了。

  由於美國一個中國政策出現的上述兩個危險變化,中共二十大報告明確將“反外部干涉”作為今後五年的工作重點,中美雙方圍繞台灣問題——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最緊迫議題——的博弈更加激烈是必然的趨勢,這使得對未來五至十年的中美關係抱持任何樂觀看法都是很危險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