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張顯耀:兩岸灰色地帶愈來愈小 將攤牌

http://www.CRNTT.com   2016-12-21 00:22:14  


成大舉辦“特朗普執政下的兩岸與台美關係發展”學術論壇。(中評社 趙家麟攝)
 
  顯然,北京會要求國際社會再度重視“一中政策”在北京未來外交事務上的重要性,絕不會有任何疏漏,台灣面對的國際壓力自然隨之加重。

  對北京而言,目前中國大陸面對的最大挑戰,無疑應是整體經濟持續下滑及內部貧富差距導致的發展矛盾。習近平眼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維穩”、“再維穩” ,以順利完成在明年11月的“十九大”重要人事佈局,屆時中央及地方重要領導都將進行“換屆”。

  面對特朗普即將接任隨之而來的中美競合新局,他認為北京在第一時間應不致於輕率強力回擊,而係依事態輕重緩急,避開與特朗普新政府的直接正面交鋒,讓特朗普有時間瞭解國際局勢現實的複雜性,可能與不可能之間的差距,集中力量穩定經濟發展,以免戰略上顧此失彼,陷入內外險境之中。

  第四,“特朗普效應”下台灣的重新定位? 模糊空間越來越小。

  張顯耀認為,在特朗普效應下,未來美中台三邊關係將是一個極不確定且相互牽制的多邊格局。 特朗普就任後,美國是否會真實檢討現行“對台政策”,恢復更多官方接觸?或是繼續奉行“一中政策”?或是改採某種形式的“二中政策”或是“一中一台”政策?目前尚未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美國對於“台海問題”的解決,過去長期表達“不介入”態度,由兩岸雙方以和平方式協商解決的立場,已經出現轉變。

  特朗普直言,台灣現實存在,美國無法忽視,美國保守右翼也有人有意藉台海問題的矛盾及複雜度,作為中美未來交鋒談判的籌碼之一,意圖已經非常明顯。目前台灣所能施展的空間有限。

  不論未來特朗普如何填補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缺口”?北京目前可能的反應,尤其是某些主張對台較強硬立場人士,會深覺:

  1、台灣問題久拖不決,造成美國趁虛而入,形成未來中國崛起要付出更重大代價。北京日後要解決“台灣問題”要支付比現在更大的成本。2、認定,未來和平統一的機會,越來越渺小,可能性越來越低。3、若干強硬人士會不斷敦促北京重新檢討現行“兩岸和平發展”政策的可能性及持續性,明年“十九大”對“台海問題”的處理,是否可能被迫搬上檯面討論?近期或有人論“台海中線”有無必要予以打破;或是中共空軍在“必要時”,可否進入台灣周遭海空域進行“必要的演訓活動”? 都是上述憂慮的反應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