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打造兩岸共同市場不能斷

http://www.CRNTT.com   2022-02-11 00:07:04  


 
  三、新時代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的幾點思考

  從新時期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的宏觀層面看:一方面,中國大陸經過四十餘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經濟基礎已較為堅強。如,在對外開放方面,大陸平均關稅總水平從2001年的15.3%下降到目前的9%左右,其中農產品平均關稅從18.8%降低到15%左右;貨物進出口總額從2002年的6208億美元,增加到了2020年的44670億美元,年均增長11.6%,纍計形成的貨物貿易順差達到5.16萬億美元;2002—2020年,大陸纍計利用外國直接投資超過了1.4萬億美元,外商投資企業的產業分布和企業結構更加多樣化;在對內改革方面,2000年以來中國大陸清理了2300多部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使中國的市場准入條件更加透明和規範;整體經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具備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的整體實力,通過人大、國務院各部門修訂325件,廢止830件,範圍涉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知識產權、投資等各個方面;地方政府清理出9萬多件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和其他政策措施,並分別進行了修改和廢止處理。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宏觀調控體系日趨完善;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私營、外資等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經濟增長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20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達到101萬億元人民幣。按照101.6萬億人民幣計算,2020年,大陸的GDP總量,應該在14.7到14.8萬億美元之間,而2019年,美國的GDP總量為21.4萬億美元左右,換言之,中國的GDP總量與美國進一步接近達到了美國的74%左右。為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纍積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另一方面,研究顯示,海峽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程度偏低。我們以歐盟為參照系,將兩個經濟區進行貿易、投資、金融、人口流動、宏觀經濟聯動性、經濟發展差異性、制度這七大指標綜合測度對比發現,從動態或流量的視角看,近年來兩岸經濟一體化進展較快,兩岸七大方面的融合指標均有上升,其原因主要是中國大陸經濟快速進展創造出的商機、兩岸經濟聯繫制度的建立、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推動力所致;同時,從靜態或存量的視角看,相比歐盟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進程尚處在起步階段。尤其在兩岸貿易、投資、金融、人口流動一體化方面,水平較低不盡人意,最主要原因是單向障礙過大,即大陸方面進入台灣的貨品、資金、人員不能走台灣向海外開放之門,祇能通過專門為大陸辟出的小門進入,明顯拉低了兩岸經濟一體化的水平。

  如今,大陸經濟社會發展已邁入從量的積纍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如何尋找和培育增長新動能,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推動經濟長期持續增長;如何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釋放兩岸融合發展的潛力和動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考慮到當前兩岸關係,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工作不能停、不能等,不能無所作為,同時考慮到現實情況,建議當前新時期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可否先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