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台灣問題 如何由“勢”而觀

http://www.CRNTT.com   2022-08-29 00:08:29  


 
  在“勢”的視角下,静態的觀點與動態的觀點是互相聯繫的,“情勢”從過去的歷史而來,聯繫至當下的局勢,並基於過去與現在一脈之機理,導向未來的趨勢。静態與動態、狀態與生成之間是聯繫的,體系進程中的每一時刻都可視為一種“力”的布置狀態,“勢”見之於這一個個别的現况的作用力配置,但同時也意味著通過這個個别現况而表現,並引導與制約該現况由以發展的趨勢上,“勢”見之於狀態內在所生成的大方向所在。一方面,歷史的現况可以作為客觀的約束條件,制約人們的選擇;但另一方面,一個歷史現况,作為變遷中的某一時刻,是內涵生成性而充滿效力的,它作為趨勢內在的一部分,推動趨勢在歷史進程中的最終自我實現。

  二、台灣問題的“時”與“勢”

  任何力量都受制於歷史現况中的某種局勢,無法脱離該局勢而存在,譬如一個人無法舉起自身,“非無力,勢不可”;但客觀的條件決定了這一現况的發展趨向,這一趨向內在於作為現况局勢的作用力布置中,並要求所有力量對趨勢的演進結果加以服從。因此“勢”既是静態的也是動態的,它是生成中的現况,也是客觀性的未來,由以構成一種必然性力量,制約著人在當下與未來的選擇可能性空間。當評估現况的時候,不能受困於當下的局勢造就之約束性,需明白局勢或現况本身具備一種生成性與變化力,是導向演進而日新月新的;當退後幾步再對局勢加以審視,會獲得一個抽象的視角,依據該視角之邏輯藉以評估現况本身的生成可能性,推演出未來的趨勢在,後者與當下、過去一般亦意味著一種必然性,並訴求各種力量的最終服從。

  構成一種歷史力量的“勢”,在於一種交替的機理。交替的原則從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而製造著斷裂、差異與分歧,而趨勢則作為一種連續性的力量,闡釋著跨越斷裂與分歧兩個極端之間的必然性,耦合政體性的歷史理解中之張力。可以說,“勢”本身以交替為機理,構成一種張力,後者意味著競争性要素的相互對抗而使得整個進程充滿活力,使得歷史由以更新。如發生了中國歷史中,統一與分裂、治世與亂世的趨勢性演繹,歷史則是在這交替作用產生的張力之下得以擺動前進。王夫之總結出作為交替原則的雙元邏輯,這一雙元邏輯支配著歷史的推移,構成超越於現况之“局勢”的總體之“趨勢”,構成對生成中之“情勢”的理解與詮釋:

  邏輯一:任何趨勢一出現便漸漸擴大增強。(一動而不可止者,勢也。)

  邏輯二:任何趨勢達致極致時必窮盡而逆轉。(物極必反。)

  對於邏輯一,作用於交替原則的正面實現,趨勢要求的自我實現訴求於局勢演進的軌道化,祗有藉由交替變化中某一力量的不斷強化,趨勢才能實現自身;對於邏輯二,作用於交替原則的負面表述,趨勢涉及張力之中兩個相互對立的力量,是關切兩個極端之間的擺動交替,因而張力中的某一力量之過分增強會產生反動,引導趨勢演進朝向另一端的擺動演進進程。出發點或許總是微不足道與不能深究的,但它卻是決定歷史趨勢的關鍵,因為它開啟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趨勢的演進、交替的邏輯,使得整個進程鎖定向該方向發展,直到趨勢的自我實現狀態;但一旦張力中的力量達到了其無法超越之點,便進入下降狀態,形成無可避免的敗落與滅亡,而趨勢藉由這一敗落的進程,詮釋其本身的交替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