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誰是俄羅斯的“敵人”

http://www.CRNTT.com   2010-03-30 11:21:09  


 
  這些民族有一個共同的稱呼:“被懲罰民族”,他們日後或多或少都對蘇俄產生了巨大的仇恨,成為俄羅斯民族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 
 
  ○車臣人亦被斯大林“懲罰” 
 
  俄羅斯與車臣的民族矛盾可以追溯到18世紀沙皇入侵車臣,19世紀沙俄征服車臣並將其納入帝國版圖。 
 
  蘇德戰爭爆發後兩個月,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通過了一個秘密決議,稱車臣族當中有人通敵,斯大林認為這是“整個民族的集體背叛”,“根據戰時的法令,必須對全體民族採取懲罰性措施”,其將整個車臣族趕出世代居住的高加索,遷往哈薩克。直至20世紀80年代車臣人才得以返回故鄉,而此次遷徙更加深了車臣人對於俄羅斯的仇恨,為日後的車臣問題埋下禍根。 
 
  ○政治上同化經濟上扶持的政策加劇民族問題 
 
  此後的1960年至1980年,蘇聯政府都在為消化斯大林懲罰性的“民族大搬家”的“後遺症”絞盡腦汁,當時的政策是“花錢買平安”,政治上的鉗制與經濟上收買並行。此時民族政策的具體做法是,不尊重你的人權,卻比較尊重你的“文化”,甚至大力扶植你的經濟。 
 
  蘇聯根據不同的政治需要,在搞強制同化的同時也搞人為的“異化”、誇大的文化保護意識,有意識地搞一些大熊貓式的“稀有民族”,消除同化政策的口實。 
 
  並且經濟上向民族地區傾斜,對被統治民族在嚴防政治異端的同時,給予經濟和其他利益上的恩賜,甚至犧牲“統治民族”的利益來實現這一點,而這樣做無需徵求“統治民族”人民的同意。 
 
  這些措施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民族問題,相反正是蘇聯培養的這些貌似“沒有民族傾向的政治家”和“沒有民族歧視的政策”合力“成功地埋葬了”蘇聯。 
 
  ○蘇聯解體民族矛盾集中爆發 
 
  據1991年統計,前蘇聯七十九個地區有領土爭執問題,蘇聯解體以後地區劃分變成了國界問題,於是就不可避免地成為民族矛盾的導火線。當時的主導思想是強調各民族將來要走向一致,寄希望在蘇聯會出現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蘇聯民族”,但是當“蘇聯民族”的認同尚在“過渡之中”,民族裂變的大潮就已到來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