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與東北亞的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3-12-31 09:11:39  


 
  如何維持東北亞的和平局面?在歐洲,發展到今天的歐盟,對歐洲的和平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經過了兩次世界大戰,歐洲人終於下大決心,通過發展區域組織來防止戰爭、維持和平,並以此為基礎整合整個歐洲。儘管歐洲的整合仍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歐盟在維持歐洲和平方面,的確是達到了很高的制度水平。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東北亞三國的經濟貿易關係也得到快速的發展。但到現在為止,東北亞仍然是一個地理概念,而非像北美或者歐洲那樣的制度概念。很多年裡,東北亞三國都想努力建設東北亞區域主義的制度構架,尤其在經濟貿易方面。的確,現在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是第三大經濟體,韓國的經濟實力也在快速上升。如果這三個經濟體達成類似歐盟和北美那樣的自由貿易區,必然會大大促進東北亞的經濟發展。

難走出歷史陰影

  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日本,在東北亞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些年來,中國力推建設東北亞的自由貿易區。問題在於,中國這樣做會成功嗎?從現實政治的角度來看,失敗的可能性遠遠大於成功的可能性。儘管有諸多現實因素(主要是經濟要素)在促成東北亞區域主義,東北亞三國都很難從歷史陰影中真正走出來。“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僅僅是一個理想,因為這些國家的人們並沒有準備好忘掉歷史,走向未來。相反的,歷史深深地植根於現實之中。一旦現實出現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歷史就回來了。歷史一回來,政治人物的最大的努力也會無濟於事。在社會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中日之間再也不可能像毛澤東時代那樣,再和日本做“秘密”交易了。當然,日本亦然。

  儘管東北亞地區同屬儒家文化圈,這並沒有在任何意義上有助於區域主義的形成。二戰前,日本曾經嘗試過要建立一個以日本為中心的“大東亞共榮圈”,並通過戰爭方式來實現這個目標,但以失敗告終。儘管今天中國強調的是通過經濟合作,促進區域主義的制度化,如果過於理想主義,也同樣會失敗。近年來的一些經驗也表明了東北亞三國之間合作的有限性。例如,東北亞三國分別和東盟(亞細安)形成了三個“10+1”機制(即中國-東盟、日本-東盟和韓國-東盟),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10+3”機制,就是東北亞三國在東盟的平台上進行互動。儘管在這個機制內,三國也達成了一些合作,並沒有出現人們所預期的進步。

  中國擴大和發展同日本、韓國的經貿關係,是歷史的必然,但日益緊密的經貿關係,並不見得能夠演變到類似歐盟和北美那樣的制度化。制度化可以做一些,但很難達到很高的程度。中國可以推動制度化,但必須意識到這種制度化是有限度的,過分的理想化反而會走向失敗。作為大國,中國要對東北亞區域主義做些哲學思考,重新探索一種可行的整合或者分離機制,保障國家安全和區域和平,在最低程度上防止國家的現代化,再一次被中日關係的變化打斷。

  東北亞的發展有哪些可能的情況呢?當然,日本並不是決定東北亞局勢的唯一因素,其他一些因素例如朝鮮半島無核化或者統一,也會對區域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但在今後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內,東北亞局勢的主軸是中日關係,其他關係是次要的,或者輔助性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