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修春萍論當前兩岸關係主要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6-11-30 00:12:49  


 
  挑戰三:強化台灣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的國家認同

  最終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需要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努力。然而,兩岸經過了長時間的分隔,部分島內民眾難免會對祖國大陸產生某種程度的疏離感,再加上特殊的歷史及外部因素,島內一些人士特別是部分青年,在情感、觀念、鄉土意識等方面都呈現出了某種特殊性。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台灣島內政治生態丕變,李登輝、陳水扁等島內分裂勢力在台灣相繼執政長達20年。掌握執政權後,他們不遺余力地推動“去中國化”,將台灣民眾的“台灣意識”、“本土意識”,引向“台灣主體意識”、“台獨意識”,造成了部分台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一代人群的身份認同混亂,國家認同弱化,分離意識趨濃。這無疑是發展兩岸關係,進而實現國家和平統一必須克服的重要障礙之一。

  台灣社會分離意識將進一步增加。如上所述,造成台灣社會的分離意識增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是分裂勢力掌握執政權,運用行政資源進行全面“台獨意識”灌輸和“台獨思想”教育。近幾年來,台灣島內民調對各年齡段人群關於國家認同的調查數據顯示,20至30歲年輕人群自認為是中國人的比例,低於其他年齡層,這在很大程度上顯示了李登輝、陳水扁主政20年進行“台獨意識”灌輸所產生的惡果。馬英九主政8年,雖然終止了自上而下的“台獨意識”灌輸,但是台灣社會出現的國家認同弱化、分離意識增強的趨勢並未得到扭轉。蔡英文當局推行“事實台獨”路線,“文化台獨”、“教育台獨”就是其柔性“台獨”政策的核心內容。蔡英文上台伊始便開始文化、教育等領域著手落實其“一邊一國”、“中華民國是台灣”、“大陸文化只是台灣多元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等“台獨”理念。可以預見的是,“文化台獨”理念日後在蔡英文當局刻意操弄,以及在當局行政權力的加持下會加速蔓延,並進一步催化台灣社會的分離意識,影響越來越多年輕世代的國家認同。

  “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是台灣社會的現實認知。雖然,台灣島內的分離意識增強、中國國家認同弱化,但是,台灣社會對於“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認知,卻囿於歷史與現實的因素並未發生大幅度的位移。“台獨”分裂勢力長期以來一直企圖通過各種方式割斷台灣與大陸的歷史、文化連結,改變台灣民眾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認知。李登輝、陳水扁主政時期,利用行政資源大力推動“去中國化”,對於弱化年輕一代的中國國家認同起到一定作用,在“台獨”教育和灌輸下,部分年輕人開始傾向造成“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兩岸一邊一國”。但是,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同祖同宗等滲透於台灣社會的內在文化因子,對於民眾關於“兩岸同屬一中”的認知產生了難以去除的深層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