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最合理最符合泛藍選民利益的選舉結果

http://www.CRNTT.com   2009-03-30 06:48:47  


 
  因此可以說,大安區泛藍民尤其是淺藍和中間選民要給國民黨一個“教訓”的目的,已經達到。蔣乃辛得票率偏低,投票當日天氣欠佳令到整體投票率偏低,進而“水降船低”地扯低蔣乃辛的得票額,固然是事實。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安區是專業人士和外省籍公務員、教職人員集中居住的地區,他們的投票自主性甚高,以往即使是電閃雷鳴,他們也會冒著刀雨電劍出門投票,以展示捍衛三民主義傳統價值的決心。而今次只不過是下了一點小雨卻即閉門不出或懶得去投票,這多少也折射了部份淺藍選民,對國民黨在應對李慶安“雙重國籍”事件中表現出來的傲慢態度,及馬英九政績欠佳的不滿。然而,傳統“鐵票部隊”還是忠於其“鐵票”職守的,在大小環境各種不利因素之下,蔣乃辛還是贏了。既保住了大安區國民黨的這一至關重要的議席,又達到“教訓”國民黨之目的。似乎是經過了“精確計算”,比當年被喻為“新潮流戰略之神”的邱義仁還要神準,真教人慨嘆不已。

  當然,就整體泛藍軍的表現來說,蔣乃辛與姚立明的得票率相加,有百分之五十九,尚不算太差。但也應看到,大安區泛藍支持者這次並沒有自覺地“棄保”。實際上,三年前的台北市長選舉,以宋楚瑜的名氣及地位,仍是只得百分之四點一四的選票,這就顯示了台北市泛藍選民自動“棄保”的功力,並非是郝龍斌並不是他的對手。而姚立明與宋楚瑜相比,各方面的條件都差得多了,卻也能在今次補選中奪得百分之十的得票率,可見大安區的多數“深藍”選民根本就沒有想到要“棄保”。不過儘管如此,在新黨當初高舉“黃旗”及親民黨成立之時,兩黨在大票區的成續都壓倒國民黨(李慶安原來就是親民黨籍“立委”)。這又顯示,在一對一的選戰之下,催生了兩黨對決的選舉政治,第三勢力真的是沒有立足之地。過去複式名額選制讓小黨有機會展現抱負的歷史,已一去不復返了。更重要的是,既然新黨在大安區都已無法突破(新黨主席鬱慕明之所以敢於在大安區“博一博”,就是看準了大安區的選民結構有利),以後在全島的其他選區,就更難有希望出頭了。

  民進黨看到了周柏雅的得票率為百分之三十八點七二,比羅文嘉的百分之三十二點四九多出近七個百分點的表面數字,就有點飄飄然,蔡英文主席還聲稱“藍綠版塊已開始漂移”。但實際上,正因為大安區是泛藍陣營的“鐵票倉”,故該區泛綠選民的反彈力度也較強,每次選舉都幾乎是傾巢而出,力避民進黨的侯選人“輸得太慘”。但在今次補選中,周柏雅所得的三萬六千四百六十五票,仍比羅文號的四萬八千二百四十票少了一萬一千七百七十五票,絕對得票數下跌了百分之三十三。這也顯示,大安區的“淺綠”選民,同樣也是對民進黨不滿意,尤其是對民進黨至今仍不願與陳水扁作出切割,因而使得陳水扁仍有機會可以在獄中當起“地下黨主席”,對民進黨的選戰策略“指點兵兵”,甚為反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