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政黨政治非萬能鑰匙 對香港的建議

http://www.CRNTT.com   2012-09-10 00:11:53  


表2
 
  就立法會而言,目前立法會議員構成比較複雜,雖然大致上可分為親政府的“建制派”、自封“民主”的“反對派”以及相當數量的“中間派”,但立法會內尚未出現足以控制過半議席的強大單一政治團體。而這些派別內部也並不是鐵板一塊,往往是“有利則合、無利則分”③,各派別議員在立法會表決時也常常會出現與本派別立場不一致的情況(詳見表2)。

  表2:2008至09年度立法會派系表決的“內部矛盾”

此外,由於立法會選舉機制決定議員只需獲得一成左右選民支持即可當選,導致少數議員為了迎合部分民眾,在立法會內一味反對。此次立法會內少數議員不顧大多數民眾反感,悍然發動“拉布”大戰便是出於此種目的,也收到一定回報。香港研究協會7月12日至21日所做立法會選舉調查顯示,人民力量黃毓民和社民連梁國雄分別以17.0%和11.7%的支持率在各自選區居首,人民力量陳偉業也以5.0%的支持率位新界西選區第5,很可能奪取該選區9席之一。

  就特區政府而言,雖然立法會內不再有委任議員,但還有一定數量的“建制派”議員。政府有必要在法案提交立法會前加強與他們的協調溝通。畢竟隨著普選臨近,即使是“建制派”議員亦必須顧及民意,否則議席亦難以確保。同時,特區政府也應加強政策法案的宣傳,爭取民眾支持。從過往獲得通過的提案情況來看,具有一定民意支持的法案往往較易獲得通過。

  就香港公民社會現狀而言,目前尚不成熟。這一點,從幾個符合大多民眾利益的提案遭遇諸多阻難的事實即可窺見一斑,如珠港澳大橋的建設、亞運會的申辦、遞補機制提案等。有些議題民眾起初是十分贊成的,但經過少數“為了反對而反對”者的扭曲和鼓吹,民意又發生了動搖,可見香港公民社會還不夠成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