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行政體制改革往哪裡走?

http://www.CRNTT.com   2013-02-05 10:13:00  


 
為民主政治奠基

  第三,從長遠看,行政體制的改革,就是要進行有助於支撐未來民主制度有效運作的國家制度建設。在西方,中國一直被視為一個“只有經濟改革而沒有政治改革”的改革模式。這主要是因為西方從狹義上來界定政治改革,即把政治改革界定為政治民主化,而政治民主化又被進一步狹義地界定為選舉制度的確立。儘管持這種觀點的人在中國本身也有,但大多數中國學者和政策研究者,都會把行政體制改革視為是政治改革的內在一部分。人們意識到,民主只是眾多國家制度中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制度,但不能取代其他方面的國家制度建設。行政體制是任何國家制度中最基本的制度。沒有一個有效的行政制度,任何國家都難以成為現代國家。行政體制應當說是中性的制度。沒有一個有效的行政體制,民主制度即使產生了,其質量也會是非常低下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行政體制改革就是為未來高質量的民主政治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

  如果把這三大方面的內容放在國家與社會、政府與人民的關係中來看,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的目標就會更加明確,那就是,建設小政府、大社會。這也是19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就已經提出了的改革目標。但要避免誤解,今天還需要在“小政府、大社會”之上加上“強政府、強社會”。這主要是要說明在中國改革進程中,國家和社會、政府和人民之間並不是一場零和遊戲,而是一種雙贏遊戲,即政府強,社會也強。

  因此,要回答“中國下一步行政體制改革往哪裡去”的問題,就是要在這個目標框架內檢討已經做了什麼?什麼地方做好了?什麼地方沒有做好而還需要再繼續做?又有哪些新的領域需要做?說得簡單一些,就是要回答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

  如何理解行政體制改革和小政府、大社會之間的關係?“小政府、大社會”在不同的社會裡有不同的理解。在1980年代,中國的改革者提出這個口號,主要受當時西方正在進行的美國裡根總統和英國撒切爾首相的革命,即私有化浪潮的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西方福利社會大發展,導致了公共部門的大擴張,從而也是管理公共部門的官僚體制(也就是中國所說的行政體制)的急速膨脹。結果,龐大的公共部門不僅制約了私營部門的經濟效率,也制約著政府提供服務的效率。私有化運動因此成為不可避免,就是要求政府減少對公共部門的干預,甚至撤回。除了私有化之外,西方國家也採用“公私夥伴關係”的做法,即把一些政府服務外包給私營部門,也就是政府向社會收購服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