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托克維爾熱與改革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3-02-16 11:53:53  


 
  縱使我們承認“托克維爾現象”常常出現在歷史中,那也同樣不能否定,沒有“放鬆”之前的壓制狀況,就不會有後來的革命,先有壓力,後有壓力爆發的革命。顯然,先前存在的壓制狀況是導致革命的深層原因,而後來的放鬆,作為減壓措施,不過是觸發了它的爆發而已。放鬆和釋放壓力本身並沒有錯,如果說後來發生了不可收拾的大革命,那麼問題出在釋放壓力的方式和方法上。

  並非歷史上的所有壓力釋放都會觸發革命。從物理學和工程設計學上來看,減壓和放鬆並不會必然導致系統的崩潰,只有當減壓和放鬆不當時,才可能導致系統的崩潰。所以說托克維爾只是看到了減壓和放鬆因操作不當而導致革命的歷史現象,而並不意味著這是普遍規律。

  問題還不僅僅在於這是不是一條規律,而在於從托克維爾的見解和當下精英們的解讀中,很容易引伸出一種避免革命的消極方案:既然繁榮、減壓和放鬆導致了革命,那麼停止繁榮、減壓和放鬆,豈不就可以避免革命嗎?這種引伸意味著對改革開放的價值的質疑和否定。

  中國有一句古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謀其政原本是在位者的責任,如果一個國家的社會和平轉型失控,釀成歷史悲劇,那麼,責任並不在不在其位和沒有謀政之權的民眾,而在謀政者。正如在一個壓力系統中,如果說減壓和放鬆觸發了系統的崩潰,那麼,應當擔責和反思的是減壓措施的設計者和實施者,而不是先前被壓制的氣體或洪流本身。

  還有一個問題是,從托克維爾的見解和當下精英們的解讀中,也可以引伸出一種暗示,即對民眾忘恩負義的抱怨:別忘了你們過去過的是什麼日子,現在這麼好了,為什麼還不感恩,還不滿足呢?這一點是頗令人擔憂的。在中國過去的幾十年中,曾經出現過兩次類似的抱怨。一次是改革開放後八十年代中,抱怨老百姓“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潛台詞自然是“不識好歹”。另一次是五十年代中,毛澤東抱怨民主黨派人士和知識分子的不知足。後來發生的兩場政治悲劇是否與這兩次抱怨有關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