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俄式腐敗:一場場墮落的狂飆

http://www.CRNTT.com   2013-05-13 11:28:40  


 
  “不顧一切地變成一種特殊的階級”

  蘇聯成立後,很多西方學者進入這個新國家,希望領略這個新政權的魅力,但他們很快發現,腐敗的毒瘤仍然存留在其肌體之中。

  其實,上世紀30年代以前,蘇聯在政治上一度非常清明,很多文件和報告也一再提到要堅決反對貪污腐化、反對官僚主義。但隨著官僚體系的成熟、官僚任命制度的僵化,民主集中制逐漸被架空,監督機構逐漸失效,腐敗現象開始迅速蔓延,而且更多地呈現出集體化和制度化傾向。這兩種腐敗傾向與自彼得一世時期開始的官僚主義傳統合為一體,成為紅色旗幟下的陰影。

  蘇聯的腐敗首先表現為官員特權繁多,進而演變為自上而下的特權思想泛濫,最後發展為固化的特權制度。這種特權制度一直延續至蘇聯解體前夕。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就曾在蘇聯敏銳地觀察到了“特權階層”和“新貴族階層”的出現,他寫道,他們“正在不顧一切地把自己變成一種特殊的階級”。

  據記載,斯大林本人擁有無數座“專用別墅”,其家庭的豪華生活完全由公費開支,就連斯大林身邊的警衛長之類的工作人員都享有很大的特權,他們不僅全部擁有鄉村別墅,還有專車服務,生活待遇堪比政府部長。

  蘇聯的終結者、俄羅斯第一任總統葉利欽曾在《我的自述》一書中描述他第一次走進專屬別墅時看到的情景:“在入口處,別墅的衛士長迎接我,先向我介紹此處的服務人員——廚師、女清潔工、衛士、花匠,等等。然後,他領我轉了一圈。單從外面看這個別墅,你就會被它巨大的面積所驚呆。走進屋內,只見一個50多平方米的前廳,廳里有壁爐、大理石雕塑、鑲木地板、地毯、枝形吊燈、豪華家具。”“就連我這個政治局候補委員,這樣的級別,都配有3個廚師、3個服務員、1個清潔工,還有1個花匠。”

  從上世紀30年代初期開始,蘇聯高級幹部的一切家庭生活費用——包括汽車、別墅、僕役等——由政府開支已經成為一種“制度”。除此之外,他們還享受著生活用品的特殊供應、工資上的特殊津貼,在有些地區,甚至還出現了在禁獵林區為某些領導人組織狩獵的現象。蘇聯時期,不僅政府要員享受著特殊待遇,他們的親屬也得以“利益均沾”,奢侈之風甚囂塵上。

  蘇聯時期腐敗的另一種表現是官員貪污受賄活動猖獗。

  上世紀60年代,蘇聯《消息報》曾報道,莫斯科精神病防治所一個附屬工廠的廠長夥同他人,收買了社會保安機關的監察員、稽查員、巡視員等人,獲得了幾十部針織機和大量原料,然後同許多工廠、手工業合作社和集體農莊搭上關係,變賣國有資產,從中賺了300多萬盧布。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還曾發生過兩起高官貪腐大案:蘇共總書記勃列日涅夫的女婿、內務部副部長丘爾班諾夫撈了幾十萬盧布;某共和國領導虛報棉花產量,騙取了國家10億盧布。

  見得更多的則是“日常腐敗”。過去有這麼一則笑話:交警求見交通局長,“我老婆生孩子……”“補助你200盧布,行了吧?”“能不能多給點,局長同志……”“得了,幹脆把限速牌給你用一天,你隨便罰!”交警樂得屁顛屁顛地走了。

  1987年戈爾巴喬夫推行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之後,蘇聯官員的貪污活動規模更大,用蘇共原中央書記利加喬夫的話說:“一股可怕和無孔不入的營私舞弊勢力,簡直是一瞬間,大約一兩年時間,就取代了幾十年間在蘇共和整個社會中滋長並泛濫的營私舞弊分子……這股寄生勢力就像繁殖很快的馬鈴薯甲蟲一瞬間吃光馬鈴薯的嫩芽那樣,很快就使改革的幼芽枯萎了。結果,一個奮起實行改革的國家就這樣失去了平衡,受到動搖,現在己墜入深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