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俄式腐敗:一場場墮落的狂飆

http://www.CRNTT.com   2013-05-13 11:28:40  


 
  畸形的“影子經濟”世界

  1990年,俄羅斯人迎來了另一個選擇,全盤西化——接受所謂的西方民主制度,拋棄原有的社會主義制度。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貪腐現象如井噴般爆發,各種腐敗行徑乘著轉軌期間法制和行政管控的極度缺失,儼然發起了一場“突進運動”。

  轉軌時期,除了傳統的行政腐敗繼續存在外,“影子經濟”及所伴隨的經濟投機現象成為各種腐敗現象的主源。

  所謂“影子經濟”,即非市場的官方資源被隨意加以利用,並連續不斷地轉化為市場的“影子”。它的出現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由於原有的法制與新湧入的市場經濟因素不配套,很多國有資產界定不清,一些手中掌握權力的官員便開始利用這種漏洞把自己領導的企業、農莊變成“私有財產”,以此攫取巨額利潤;另一些手中握有支配物資、產品大權的國家官員和管理人員則利用手中的方便條件,通過承包、租賃、虛報產值、投機倒把等手段大發橫財。

  如果說這種行徑在蘇聯時期只是小打小鬧的話,那麼在轉軌時期的俄羅斯就可謂肆無忌憚了。

  俄羅斯寡頭霍多爾科夫斯基的案件曾向世界詮釋了什麼是“影子經濟”。1995年年底,在大規模抵押拍賣階段,他的梅納捷普銀行買走了尤科斯石油公司78%的股份,霍多爾科夫斯基由此躍升為俄羅斯首屈一指的石油巨頭。後來《華爾街日報》報道說,他所出的3091億美元僅僅比起拍價高出了900萬美元,另外三家銀行的出價幾乎是他的兩倍,但卻被官方認定為資質不合格。這個案件中,巨額國有資產被廉價變賣,嚴重損害了俄羅斯國家利益,少數人卻因腐敗大發橫財。

  很多俄羅斯學者指出,轉軌時期,“影子經濟”已經一步步機制化:形成了“影子”行為規範,如用虛假合同套取現金;在特定主體間出現了穩定的“影子經濟”關係形式,如強力部門工作人員“保護”特定企業家的生意;出現了新型組織,如專門的基金會成為商人和強力部門之間的中介……各個方面相互聯繫,構成了一個畸形的“影子經濟”世界。

  在這種氛圍中,腐敗的主體漸漸從政府向司法機關、軍隊、教育系統擴散,甚至擴散到了普通民眾的心理層面。

  俄羅斯列瓦達民意調查中心前幾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有88%的俄羅斯人向國家機關尋求解決問題時曾遭遇過冷遇和刁難;有53%的俄羅斯人承認,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他們有過賄賂別人的經歷。

  俄羅斯社會輿論基金會2008年9月的一份調查顯示,有29%的個人和56%的企業曾被迫行賄;在那些尚未行賄的人中,也有44%的人準備向俄公職人員行賄。(《環球》雜誌特約撰稿人/冀思宇盛世良)

  大街上和社區里的“賄賂”

  俄羅斯高層的腐敗《環球》雜誌記者接觸不到,但日常生活中的腐敗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在俄羅斯,很多事情需要花錢才能辦得成,這些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打點實為“賄賂”,但常常被語義緩和地稱為“禮物”。和警察打交道、到醫院看病、上幼兒園、去學校讀書等都需要送“禮物”。

  記者的中國同事有一次違章停車,車子被俄羅斯交警拖到了交管所的停車場,然後同事和俄羅斯雇員伊戈爾去提車。手續辦了一半時,交警說,去旁邊等半個小時。還是雇員伊戈爾更了解俄羅斯的“國情”,他去附近的小超市買了瓶伏特加,藏在褲腰里。回來之後,他一邊跟交警搭話並展示出身上藏著的伏特加,一邊用身體遮擋住其他交警的視線。辦事的交警心領神會,隨手拉開左手第一個“收禮專用抽屜”,伊戈爾悄悄地將酒放到抽屜里,於是手續順利辦完了。

  還有一次,記者本人和俄羅斯雇員葉甫蓋尼出去採訪,葉甫蓋尼開車時,看到前邊路段沒車,就猛踩了腳油門。沒想到,前邊停著一輛警車。交警鳴笛示意我們停車,然後向葉甫蓋尼出示了超速照片,並開出了1000盧布的罰單。葉甫蓋尼和警察交涉了一下,最終達成協議——罰款500盧布,但不給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