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山西王”閻錫山

http://www.CRNTT.com   2010-07-18 11:36:14  


 
  以治國之策治理山西

  10多年來,閻錫山在山西建立起了一個自己的小朝廷。1930年的《時代》記述:“作為山西省的‘模範督軍’,閻實際上聳立在一個獨立王國之中——處於各軍閥的包圍之中。盡管目前晉西南地區還存在糧食短缺,但閻為1100萬人帶來了繁榮,在中國,他們最富裕,因而使他顯得出類拔萃。閻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鴉片,甚至也不是金錢,而是優質的道路、紡織、防禦部隊、維持秩序的警察,發展優良的牛、馬、耕具、家禽、肥料——所有能為他的鄉親直接帶來好處的事物。”

  閻錫山不好女色。他之所以娶了一房姨太太徐蘭森(5個子女皆其所出),實在是因為原配徐竹青不能生育。閻錫山是獨子,迫於壓力才續娶。

  據《山西史綱》記載,從1917年9月3日北洋政府委任閻錫山為山西督軍兼省長起,他就使山西在政治、經濟上自成一體,對外以“保境安民”為由築起軍事堡壘,不許外省軍隊入晉;對內推行“自存自固”。面對北洋各派系爭雄的局面,他表示服從中央政府命令的同時採取“中立”態度,“一不入黨派,二不問外省事,三不為個人權利用兵”。他專注於保衛地方治安,提出“三事”(種棉、造林、牧畜)“六政”(禁煙、天足、剪發、水利、種樹、蠶桑),同時興修公路、鐵路,建工廠,埋頭經濟建沒,擴充本省實力。在民國成立後的頭20年裡,確實為山西帶來了穩定與繁榮。

  閻錫山造的鐵路自成一體,全是窄軌。正太鐵路局局長朱霽青曾對人說:“不知閻老西到底安的什麼心。他堅決不肯讓同蒲和正太兩條路與全國鐵路成為同樣的軌道,以便銜接,我屢次向他建議,他就是不理。”無論如何,1919年胡適陪同杜威到太原,1934年潘光旦走在正太路上,都曾留下贊美之辭。

  山西教育當時也在全國領先。閻錫山很早推行國民義務教育,在《人民須知.民智篇》中他說:國民學校的功課,就是修身、國文、算術、體操、圖畫、手工等事,有四年功夫就畢業,學下算盤、寫信、記賬的本事。稍有錢的,再上高等小學校;實在窮的,也可自謀生活。這就是求知識的第一樣要事。

  到1916年,山西每萬人中有小學生290名,居各省之首。從1924年起,山西適齡兒童入學率每年都在80%以上。他在家鄉河邊村創辦的川至中學也設附小,共7排140間瓦房,禮堂、會議室、生化研究室、標本陳列室、運動場等一應俱全。頭4年不收學費,每年還給學生發一身校服、一雙皮鞋(後改為帆布鞋)。這都是閻錫山自己掏的錢。

  其他也得到相應發展,到了1937年,山西有55所中學、17所師範、6所大學。黃炎培在《讀中華民國最近教育統計》中說:民國初年山西學校、學生數量的增長“速而最穩”。

  閻錫山對農村的民治試驗特別有熱情,從1917年起,他在山西搞起了“編村”、“村治”。在他看來,實行民主和人們的文化程度沒有必然聯系,因為一般的是非曲直在人心中是幾近本能的東西。

  《督軍兼省長閻告語各縣街村長副閭鄰長及人民舉辦村民會議文》中說:有人說同治主義不能實行,是人民程度不夠的緣故,我問他甚麼叫程度?他答有真知識是程度。我又問明白是非曲直是真知識抑或是知道條文法理是真知識?其人不答。……程度愈高距人情愈遠者何貴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