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鄭振清:兩岸特色論 推動“增量”式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4-01-12 00:11:00  


“兩岸特色”在兩岸經濟合作方面體現最多,也最符合兩岸民衆利益。
  中評社香港1月12日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暨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助理教授鄭振清在《中國評論》月刊12月號發表專文《“兩岸特色論”:兩岸關係的政策過程分析與理論建構》。作者認為:“一個國家採取什麼樣的統一模式,往往不是人為設計出來的,而是由國家發展路徑決定的。中國大陸雖然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目標不動搖,不過未來中國的統一模式,與兩岸關係發展的現狀和路徑息息相關。兩岸和平發展是和平統一前必經的過渡階段,也是探索和決定未來統一模式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我們立足於兩岸關係發展歷程,對具有兩岸特色的兩岸相互決策的思維、政治過程、工作機制和政策效應等實踐經驗進行梳理、總結、提煉和理論化,無疑有著特別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政策價值。”文章內容如下:

          引言

  近年來,兩岸關係從過去緊張的政治和軍事對峙,轉向和平發展、交流合作的新局面。這將推動兩岸相互政策決策由過去的少數政治精英完全主導的“密室”政治過程逐步轉向兩岸公眾可以參與的公共政策過程。雖然由於兩岸關係存在歷史遺留的特殊性,高層政治決策仍將扮演關鍵作用,但是,我們已經看到兩岸各社會階層、各利益群體及其組織、各種社會輿論正在兩岸和平發展過程中扮演著積極的、重要的角色。①越來越多的兩岸政策在決策過程中徵求各種智庫、各方人士的意見,也在政策執行過程中注意政策效果的評估和政策客體的回饋。而且,由於兩岸事務多具有跨部門、跨領域、跨區域的綜合性,使得政策決策主體常常不是單一部門,而是由多部門、多區域進行協調作業。再有,兩岸政策環境深受兩岸內部和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