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北京涉台高層當面考察林中森或予打高分

http://www.CRNTT.com   2012-10-19 08:54:46  


 
  其實,在林中森登陸之前,北京高層對他的政治立場和態度,應是還有著間接的認知的,就是從長期重用他的吳敦義來猜度他的政治立場。這是因為,作為吳敦義長期的“幕僚長”,其政治立場與吳敦義只要是有某些差異,早就得不到吳敦義的信任了。而吳敦義在出任國民黨秘書長期間,曾多次“登陸”,並與胡錦濤、賈慶林、王毅、陳雲林等涉台高層都有過接觸,更因為吳敦義是修讀歷史專業出身,在馬英九二零零八年勝選後“篡改”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表達了他對中華民族歷史的深厚認同感,在大陸曾傳誦一時。因此,相信北京高層已從吳敦義的態度,猜度到林中森的態度,只差在尚未當面對他進行“考察”而已。而今經過“當面考察”,應是“預估與實際相一致”,完全可以放下心來。

  然而,政治立場正確當然是談判得以成功的主要因素,但還有另一個主談者個人作風的因素,也不容忽略。“汪辜會談”之後的後續性商談之所以較為艱難,而“陳江會”之所以相對較為順利,當然有著李登輝、馬英九的政治立場差異的時空背景原因,但也與台方主談人員的作風密切相關。其中許惠祐賣弄其法律專業知識,刁鑽為難海協主談人員,就曾令海協工作人員有“寧願將面子給焦仁和,也不給許惠佑”之說;而江丙坤、高孔廉的高度默契配合,則令與談雙方都身心愉快,有利於協商的進度和品質。江丙坤去職後,接任的林中森的作風如何?相信也就成為海協人員關注的焦點之一。而經“當面考察”的結果,發現他不卑不亢、柔軟可親、謹慎認真、細膩務實,是一位可以“談得下去”的好對手,應可放心。

  其實,林中森長期作為幕僚長,早就練就了協調統籌的本領,與曾經長期出任行政部門首長的江丙坤不同。因此,在兩會協商已經進入了“深水區”,所談的問題更為具體,而且“CEFA”的各項後續性補充協議更為專業,因而海峽兩會的“一把手”更需要具有較高的協調統籌能力,統籌協調“行政院”內各部會的相關專業人員進行協商,並加強與“陸委會”的聯絡的情況下,以“秘書長”為專長的林中森,就更能派上用場。因此,他把此行命名為“精進之旅”,確是有其道理,兩會談判不再是過去的“高歌猛進”,而是“精緻穩進”。就此而言,馬英九挑選林中森接任海基會董事長(或許也有吳敦義的強力推薦),應是明智的選擇。至於他不熟悉兩岸事務,可以在幹中學。實際上,他在“精進之旅”中就表達了認真學習的態度,並以過去自己受職務所困,未能踏足大陸進行解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