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首頁  

重面子輕裡子 “逢雨必澇”困擾中國

  中評社北京6月23日電/一場大雨,武漢頓成澤國;再一場大雨,杭州水漫金山……“逢雨必澇,遇澇則癱”成了中國許多城市常見的雨季風景,引發網民熱議。既然政府部門知道城市內澇的症結所在,為什麼不下力氣去治理,而是任憑年年下雨年年澇呢?輿論指出,地下公共設施建設的落後,與官員的政績展示和考核有關。城市排水系統不具備悅目的展示效果,不能像馬路高樓那樣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再加上官員任期短,排水系統建設周期 …【详细】

查看往期輿論參考 >>

城市內澇何時不再“一雨一遇”

  到武大“游泳”,到西湖“看海”;繁華街道可行舟、可垂釣的南昌,終於如願成了“中國水都”……網絡上的各種調侃,創意頻現。   這場城市內澇,我們似曾相識。去年也曾有百餘城市發生內澇現象,其中媒體報道說廣州市的內澇造成的損失就超過10億,當時廣州市長萬慶良和廣東省委書記汪洋,都曾公開向群眾道歉。今年,在內澇比較嚴重的武漢,市長唐良智也在第一時間道歉,並承諾及時解決城市積水問題。   暴 …【详细】

15個東湖淩空而下 武漢為何“逢雨必癱”

  武漢遭遇1998年以來最強的大暴雨,本月18日,武漢城區降水量達到193.6毫米,堪比15個東湖水量,整座城市變成一個“水上世界”。這場長達20多個小時的大暴雨,讓武漢城市排水系統不堪重負,致武漢82處路段不同程度漬水,市內徐東大道、建設大道、唐家墩路等多條主幹路出現漬水堵塞,導致車輛無法正常行駛,交通幾近癱瘓。武漢市氣象台為此一天內連續發布3次暴雨黃色預警。   事實上,這並非武漢今年 …【详细】

網民批評武漢水澇:市政建設應“眼睛”朝下看

  一篇題為“春季到武漢大學看櫻花,夏季到武大來看海”的帖子在網上甚為流傳,說的是武漢市遭遇的特大暴雨。據媒體報道,武漢市17、18日遭受10餘年來最大暴雨襲擊,降水量達192毫米,相當於一天潑下15個東湖的水量。此番降雨大大超過該市的排水標準,城區出現大面積漬水,全市主次幹道、小巷均出現不同程度漬水,一些車輛淹入水中動彈不得。   排水不暢,武漢一夜成澤國,引發網民熱議。有網民認為,近期南 …【详细】

“城市化水災”緣何蔓延

  武漢城市水患之後,新華社以《“逢雨必癱”拷問城市建設管理水平》為題,指出城市建設急功近利、盲目擴張;城市規劃重地表、輕地下是近來城市水患頻發的原因。並以此警醒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者,要借鑒成功經驗,記取教訓,更新城市規劃建設理念,加強城市公共管理應急機制。並以雨果“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對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者進行溫情感化和道德教化。   剖析水患成因,警示城市管理者,很有必要,也很及時,可惜 …【详细】

“逢雨必澇”成為城市夢魘

  今夏以來,一波接一波的暴雨先後對眾多城市的建設管理進行了“能力測評”,意料之中的是,一些城市再次交了不及格的答卷,“水浸街”悲劇再次上演:道路水浸、交通癱瘓,商鋪、學校“水漫金山”,地下停車場變成游泳池、小汽車成了“潛水艇”,財物損失巨大,城市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大受影響。這份“不及格”的名單中,既有江西撫州 、廣西淩雲等中小城市,也有廣州、武漢、南昌、南寧等大城市。   近年來,“逢雨必澇 …【详细】

暴雨後城市內澇不只是技術問題

  暴雨突降,城市內澇,很多城市的相關管理部門都指出,城市排水系統標準過低、設計滯後等等,是阻滯迅速排澇的主因。比如,武漢市水務局官員就認為,武漢是老城,現有地下排水系統已不能適應今天城市的發展。不過,這樣的說辭顯然有些似是而非,甚至有卸責之嫌。因為幾乎每一次大雨導致城市內澇,都會出現這樣的說法,好多年過去了,何以這些城市的排水系統沒有一點改觀?最應該檢討的,恐怕還是時下的城市建設發展思路,甚至就 …【详细】

地鐵裡打傘:“世界級難題”還是“世界級笑話”

  幾場大雨,把上海地鐵變成了水簾洞。據《東方早報》報道,“強降雨之下,規模宏大、計算精密、充滿現代感的上海地鐵網絡,似乎一夜間成了個篩子——列車車體漏水、站台漏水、走道漏水。對於乘客來說,要想進地鐵躲雨已經成了奢望,因為外面下暴雨,裡面下大雨,進地鐵站也必須打傘。”在媒體追問之下,地鐵運營方稱:“有一些排水的難題,已經上升到了科研項目的高度,任何人要解決都不容易,甚至有些是世界級難題。” …【详细】

排水標準一年一遇羞煞城市規劃“50年不落後”

  “今天最浪漫的事,就是帶上TA去武大看海”,這位網友的QQ簽名折射出了一個尷尬的現實:面對終於盼來的降雨,城市的排水系統並沒有做好準備,多座鮮亮的城市都在瞬間變成了“水城”。據武漢市水務局排水處解釋,作為一座老城,武漢很早就有了地下排水系統,隨著城市不斷發展,這種標準已不能適應今天城市發展的需要,如管網、箱涵等排水系統的口徑還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標準建的。(6月22日《新京報》)   這 …【详细】

城市建設不能重面子輕裡子

  入汛以來,一些城市遭遇暴雨襲城、行車如行船的消息紛至沓來。平日裡光鮮亮麗的城市在暴雨後瞬間竟變成“水城”,交通中斷、出行不便、財產損失等各種問題逐步顯現。這種強烈的反差,暴露出一個個看似實現了“現代化”的城市在排水系統的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等方面的嚴重落後,也讓一度埋在地下的城市排水系統問題浮出水面。   就拿近期被網民強烈圍觀的武漢來說,與近年來快馬加鞭的城市地面建設相比,城市排水系統的 …【详细】

摩天大樓的光鮮難掩內澇陰影

  暴雨考驗著眾多的城市:廣州,5月7日的暴雨吞噬了35個地下車庫;深圳,6月13日的暴雨引發內澇,街上積水近膝蓋深;重慶,6月17日凌晨的大到暴雨,使沙坪壩大學城的陳青公路變成一片澤國;武漢,6月18日,暴雨,導致城市路面積水嚴重,交通癱瘓,而據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介紹,其城市排水系統設計標準為“一年一遇”,也就是說幾乎逢雨就癱。   而就在不久前公布的2011中國十大摩天大樓城市排行榜中, …【详细】

城市內澇何以花了錢也難解決

  一場大雨,解了乾旱,也讓許多城市急轉為澇。“逢雨必澇”背後的原因值得關注。習慣性思維,常常將此歸咎為投入不足。但有了投入,是否就萬事大吉?據說,武漢很早就有了地下排水系統,管網、箱涵等排水系統的口徑還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標準建的。來自江西的網友“張小圈”在微博上說:“連日大雨讓南昌陷入了內澇,號稱耗資20億改造的城市五大排水系統在如此密集的降水面前不堪一擊。”   “一年一遇”不行,“2 …【详细】

暴雨為何能將“現代化”打回原形

  據報道,此次全國各地暴雨的情形不一,武漢遭遇的是十年不遇的暴雨,浙江遭遇的是百年不遇的暴雨,廣東遭遇到了五百年不遇的暴雨,等等。遺憾的是,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一場暴雨還是將“現代化”的都市打回原形。   各地出現了奇異的“城市景觀”:武漢的公交在街道穿行猶如衝鋒舟、市民在杭州西湖邊可以“看海”、南昌市民足不出戶便可在街上垂釣、上海地鐵更是形成了“天然”的“水簾洞”。這些奇異的“城市景觀 …【详细】

城市發展不該忘了下水道這個“良心”

  近日,南方數省遭遇強降雨,有網友將武漢、杭州、南昌這些遭遇內澇的城市調侃為“東方威尼斯”。其實,這個頗具反諷意味的調侃並不陌生,去年就有一大批城市獲此“殊榮”。而今年又有不少“幸運兒”中招,這樣的情景大有一年一度上演的趨勢,新華社的一篇文章就形容這些城市是“逢雨必澇、逢雨必癱”。   與這些城市的狼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去年普遍內澇時被發現的兩個“防澇明星城市”,一個是一百多年前由德國 …【详细】

城市內澇顯示官員扭曲政績觀

  難道只能把內澇歸罪於天災嗎?非也!以福州市這場內澇為例,暴雨持續僅3小時,降雨量也只有100毫米,卻造成福州城區大面積的內澇,許多主要路段車輛難以通行。福州市排水管理所的李副所長一語道破天機:這場雨讓福州市大部分城區造成了內澇,這主要是因為下水道管網被嚴重破壞。   下水道管網在哪裡?誰不知道在地下。下水道管網啥時候用得著?誰不知道暴雨來了才用得著。由於是在地下,就不會像高樓和街道那麼引 …【详细】

排水標準“一年一遇”的短視思維該丟了

  城市排水系統竟然是“一年一遇”,若非武漢市水務局的這名官員這般輕描淡寫地說出口,我們真不願相信,一直被市民長期詬病的城市排水防洪體系的短視思維,果然“短視”到此等地步。難怪眾多網友群起而在網上“拍磚”,紛紛批評這種“一年一遇、一年一澇”的城市公共短命工程。據說,就是這樣的讓人大跌眼鏡的標準,還是“國家規定的城市防漬標準”,還並非武漢這麼獨幹,其他地方“逢雨必癱”幾乎已成困擾眾多大中小城市的共同 …【详细】

廣州暴雨考驗城市應急機制 “治水反被水治”?

  6月21日,四小時豪雨,羊城變“洋城”。一組組“水漫金山”的鏡頭,一張張焦頭爛額的面容,令人深思:排水設施不暢的原因到底何在?下雨固然是天災,但後果如此嚴重,內裡有沒有人為因素?上次楊箕水浸市長道歉猶在耳畔,這回難道又是道歉了事?廣州,你拿什麼來迎接下一場暴雨?   廣州正在迎接號稱“百年難遇”的盛會,而這一場也許“百年難遇”的豪雨如鏡子,照出了城市應急反應機制,同樣也將考驗政府企業善後 …【详细】

 往期回顧

更多 >>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