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首頁  

“博士返鄉筆記”:中國農村轉型問題縮影

  中評社北京2月28日電/春節期間,一名上海大學博士生王磊光的返鄉筆記《一位博士生的返鄉筆記: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什麼》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媒體瘋傳。應該說,這篇返鄉筆記只是農村轉型問題的縮影,不需要去過度指摘和褒揚;對於我們而言,最重要的是,須當反思農村轉型中的陣痛,如何去應對解決這些問題,讓農村的轉型真正不再遭遇掣肘和障礙,我們需要關注的,並不是農村的今天在哪里,而是農村的明天在哪里。 …【详细】

查看往期輿論參考 >>

“博士返鄉筆記”寫出農村文明的衰敗

  春節期間,一位博士生寫的返鄉筆記《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什麼》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體上瘋轉。這位博士生眼裡看似普通的鄉村生活見聞,觸動了一大批讀者,在春節返鄉之際引發了人們對鄉土文明的思考。   博士返鄉筆記之所以走紅,原因在於他通過實實在在的文字描繪了當下農村文明的衰敗,也講述了當下農村人生活的迷惘。   根據最新的數據,2014年底,我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4.77%。這意味著, …【详细】

展現真實的“村莊裡的中國”

  春節長假期間,一位上海大學博士生的返鄉筆記《一位博士生的返鄉筆記: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什麼》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媒體瘋傳。“返鄉的交通不再那麼擁擠,故鄉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卻有失落;青年打工者的婚姻受到物質的壓迫,而知識在鄉村顯得無力”……這位名叫王磊光的80後博士生在文章中描述的鄉村生活見聞,觸動了一大批讀者,不少人評價“感同身受”。   關於鄉村,在數十年前,知名學者董時進就曾經指 …【详细】

博士生返鄉筆記 矯情的鄉愁?

  春節期間,《一位博士生的返鄉筆記: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什麼》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媒體上瘋傳,作者王磊光系上海大學博士研究生。在這篇文章中,他描述了自己返鄉的見聞:交通沒有以前那麼擁擠,但家鄉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漸漸疏遠;農村裡年輕人的婚姻受到了物質的壓迫,知識的無力感也十分強烈。   返鄉筆記雖然是一個博士生眼中的故鄉變遷,但卻擊中了很多人的柔軟之處,因為每一位游子都有一個記憶中的故鄉 …【详细】

博士返鄉筆記道出農村轉型陣痛

  王磊光博士的筆記《一位博士生的返鄉筆記: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什麼》,聚焦於農村轉型過程中的種種問題,能夠做出深入的剖析和思考,著實發人深省。   在王磊光博士的筆記中,我們可以看到,其關注點主要在於農村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比如,農村大學生就業面臨窘境,人與人之間交流愈發疏遠,物欲化評價標準成為常態等等。其實,對於這些問題而言,不管是站在什麼角度審視,都是農村發展過程中的陣痛。 …【详细】

恐慌“故鄉之變”與現代化大勢相背

  春節剛過,返城大潮又要開啟。對許多人而言,過年回家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與家人團聚,同時也是審視故鄉變化、衡量兩地差距的一個最佳時機。   一年又一年的鄉土變遷,有人默默在心底感嘆,也有人專門撰文抒懷。例如,今年春節期間,上海大學博士生王磊光的一篇返鄉筆記,經由澎湃新聞“市政廳”轉發,就立即引發眾多網友及觀察者的共鳴與爭議。   這篇名為《一位博士生的返鄉筆記: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什麼 …【详细】

認同無門才是返鄉筆記內在邏輯

  王博士在返鄉筆記中提到的現象在農村廣泛存在,金錢衝淡親情、利益打壓婚姻、生活碾壓知識等現象能得到很多從農村走出來的白領、知識分子的認同,引發了很多人的心靈共振。然而,王博士在筆記中流露出來的為美好事物消逝而惋惜、為農民生活壓力增加而悲天憫人的心態或並不恰當。該筆記通過將對農村簡單粗暴的記憶與現實對比,表達了一種濃厚的文學化的憂慮,隱含著對農村現代化進程的不解和困惑。   農村沒有變得更壞 …【详细】

你真希望故鄉永遠“原地踏步”?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裡,一位從農村走出來的博士所寫的“返鄉筆記”,在朋友圈等社交媒體熱傳。文章對傳統農村的緬懷、對現代化進程中農村傳統農耕文明受到衝擊、破壞的記錄直指人心,讓不少人深有同感,也引起了一些爭論。   常年在外工作的筆者,看到“返鄉筆記”中的那句“自從踏上求學的火車,故鄉自此只有冬夏,再無春秋”,也忍不住一陣鼻酸。在游子們紛紛回家團聚的時刻,這種鄉愁主題的文章很容易讓人產生共 …【详细】

“返鄉筆記”是一道考題

  儘管這篇實際上寫於2014年2月並原本作演講稿用的“返鄉筆記”《一位博士生的返鄉筆記: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什麼》一夜爆紅並引發廣泛爭議,連王磊光本人都覺得始料未及,並表示希望人們不要關注他,但仔細品咂事件的前因後果,我們卻發現,這篇出自博士生之手的作品,之所以迅速“躥紅”卻絕非偶然。   “返鄉筆記”中所提及的諸多現象,諸如“綠皮車現象”、人際關係的淡漠,以及自認為被誤解的“知識無力感 …【详细】

返鄉筆記勾勒的農村現狀亟待正視

  春節假期,一些返鄉見聞在網絡間傳播,這其中尤以《一位博士生的春節返鄉筆記》傳播最廣。這篇字數不多的返鄉筆記,以作者上大學後返鄉時觀察到的鄉村變化,尤其是最近兩年農村的變化,展示了青壯勞動力流失後鄉村的現實圖景。這樣的圖景,雖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在有些地方甚至是以物質極大繁榮的方式表現出來,但仍難以消弭中國農村社會結構以及鄉村治理結構的趨同問題。   在最近幾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正是中國經濟 …【详细】

誰能體諒博士的“鄉愁”

  “有故鄉的人回故鄉,沒有故鄉的人去遠方。”——春節期間,一個上海大學博士生的返鄉筆記《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什麼?》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媒體瘋傳,截至24日晚9點,該文在微信公眾號“市政廳”上的閱讀量已超過4.6萬多次。近似“瘋狂”的轉發量,讓作者王磊光感到不安和不理解,在他看來這只是一個媒體事件,自己不過是“不小心捲入了其中”。   筆者作為湖北老鄉,對王博士的《筆記》深有同感。其 …【详细】

觀察鄉村的思維該改改了

  過年期間,一篇“博士返鄉筆記”突然走紅,並帶動了博士下鄉寫作潮流,一篇又一篇博士下鄉筆記相繼出籠。同樣出身農村,我自然樂見農村問題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但慕名讀完“博士返鄉筆記”,失望多於收獲。   “博士返鄉筆記”讀完讓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我之前也寫過類似的東西。《回家過年,回家比錢》是我當時一篇文章的標題,我還寫過一首名為《故鄉何處》的詩,其中一句是“靜謐的村莊,一變而為比錢鬥闊的名利 …【详细】

博士生返鄉筆記:懷念故鄉別止於煽情

  春節期間,一個上海大學博士生的返鄉筆記《一位博士生的返鄉筆記: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什麼》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媒體瘋傳。作者是80後博士生王磊光,如今在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系上學。在這篇筆記中,他描述了自己返鄉的見聞:交通沒有以前那麼擁擠,但家鄉人與人之間聯繫漸漸疏遠,而農村裡年輕人的婚姻受到了物質的壓迫,知識的無力感也十分強烈。沒想到,就是這些在他眼裡看似普通的鄉村生活見聞,卻觸動了一大批讀 …【详细】

糾結的“博士”不如面對現實

  《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什麼》,一篇普通的應景之作,沒想到卻引發了集體性討論與共鳴,這樣的結果當事人沒有想到,用“猝不及防”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不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這篇返鄉筆記戳中了很多人心中最柔弱之處,也說出了很多人想說的話,從而才會成為一個公共話題,並引發人們的思考。而在附同與質疑之間,其實又是傳統與現實的糾結與掙扎,並因此見證了社會轉型之下,社會倫理、人情和秩序的時代變遷。 …【详细】

別對農村的衰敗危言聳聽

  春節期間,媒體上突然冒出大量“博士返鄉筆記”、“博士回鄉記”之類的文章,無非是感嘆農村的衰敗、年味淡薄、人心不古,還有農村青年對知識的鄙視等等。寫的人多,似乎轉的、談的人也多,給人末日就要來臨之感,但我覺得其中有濃厚的假冒偽劣色彩。   這馬上使人想起一個笑話:有詩人到了鄉村,看見從地裡冒出來的小草,馬上覺得詩意無限。但農民卻揮舞鋤頭,要將小草鋤掉,詩人上去阻止,結果農民還是一鋤了之。 …【详细】

不能碎片化解讀“博士回鄉手記”

  上海大學博士生王磊光,在2月的“我們的城市”論壇上分享了自己春節回鄉的觀察和感受:返鄉的交通不再那麼擁擠,故鄉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卻有失落;相比春節,喪葬是村民共同體呈現力量的難得時刻;青年打工者的婚姻受到物質的壓迫,而知識在鄉村顯得無力。   “博士回鄉手記”其實信息量很大,也是傳統與現代觀念的碰撞,不能只用“鄉愁”、 “失落”、“無力”幾個關健詞作碎片化解讀。   “博士回鄉手記” …【详细】

“返鄉筆記”折射的現實意義

  春節期間,一個上海大學博士生的返鄉筆記《一位博士生的返鄉筆記: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什麼》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媒體瘋傳。   一篇普通的文章之所以能夠成為網友關注的熱點,說明筆記中記載的很多內容,確實給當代年輕人帶來了很大的情感觸動,說出了很多網友想說卻不知道怎麼說的話。當然,對於返鄉筆記中所記載的內容,網友們並不是照單全收、一致贊同。   我認為,既然是一篇筆記,必然會帶有 …【详细】

博士還鄉筆記裡的鄉愁共鳴

  當今中國,春節假期可謂城鄉之間最生動、也最深刻的互動。羊年春節,這樣的互動因為一個博士生的還鄉筆記,有了更豐富的色調。   《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什麼》——微信朋友圈熱轉的這篇還鄉筆記,作者是上海大學博士生王磊光,文中描述了自己返鄉的見聞:交通沒有那麼擁擠了,但人與人之間聯繫漸漸疏遠,農村年輕人的婚姻受到了物質擠壓,知識的無力感變得強烈……許多網友在轉發時,不忘加上“感同身受”的評價 …【详细】

“知識無力感”是另一種“博士幸福感”

  縱觀王磊光的筆記,相信每一個根在農村的人都會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真實。大家拜年,不再是為了交流感情,而只是為了完成傳統和長輩交代的一項任務;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收入卻不比早早輟學的同齡人更高。這些,我們都早已見怪不怪。   雖然王磊光沒有明說,但顯然他也屬於“舉全家之力,把子女培養成大學生的家庭”那一類。“以犧牲整個家庭的幸福為代價來讀大學”,“畢業後沒有希望收回成本,倒是讓年邁的父母繼續 …【详细】

勇於直面農村變化“新常態”

  春節期間,一篇題為《博士春節返鄉筆記》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熱傳,引發了關於農村發展的大討論。對此,新華社長期跑三農的老記者發表文章認為,把問題歸咎於改革開放是不恰當的,“不能就農村談農村”。   中國人內心深處或多或少都懷有一種鄉愁情結,但在我看來,鄉愁應該是對故土的深沉眷戀,而不是對家鄉之變一味地抵觸,更不應該因為不適應家鄉的變化而“為賦新詞強說愁”。一些人僅僅通過春節幾天觀察就匆匆下結 …【详细】

 往期回顧

更多 >>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