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利比亞“碎片化” 西方難辭其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0-26 08:36:28


  中評社北京10月26日電/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生前曾說,如果他的政權倒台,利比亞將“破碎”。在其身死三年後的今天,此語已趨應驗。戰後三年,利比亞這個北非國家並未按照西方政治架構平穩實現政治過渡,反而陷入了割據、暴力、恐怖的泥淖,面臨日益嚴重的碎裂危險。

  解放軍報發表文章稱,教俗權力之爭。今年5月16日,世俗勢力代表人物哈利法·哈夫塔爾以在利比亞“根除恐怖主義”為由,對多支伊斯蘭民兵武裝發起大規模打擊,掀起班加西的教俗對戰。在今年6月25日的利比亞新議會選舉中慘敗後,宗教勢力改用武力奪權,支持宗教勢力的民兵武裝攻占首都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等地,扶植任期本已結束的國民議會複會,組建“救國政府”,使利比亞出現了兩個議會、兩個政府的局面。

  民兵厮殺混戰。利比亞戰後,國家軍隊土崩瓦解,境內存在數百支民兵武裝,分別代表各自所屬地區、部落、派別等各類群體利益,相互厮殺呈愈演愈烈之勢。

  部落衝突不斷。利比亞戰後,國家權威“碎片化”,部落間失去了維繫紐帶,原本的平衡被打破,支持與反對前政權的部落間、阿拉伯部落與柏柏爾部落間、存在利益爭端的相鄰部落間,衝突的頻度和烈度不斷升級。

  區域各自為政。利比亞南部地區本就是多種群、族群的聚居地,中央政府對其早已鞭長莫及,現如今,更發展成為恐怖分子的巢穴。作為國家中心的西部地區變成了“光杆司令”,首都的地位和作用也已名存實亡。

  利比亞的“碎片化”有深刻的歷史和現實原因。其國內並沒有出現有凝聚力的領導階層、活躍的公民社會以及一致的民族身份認同等民主轉型所需要的因素,強行用武力推翻原政權的西方國家對如今局面的形成難辭其咎。

  政治上,利比亞國家的形成並非民族過程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而是被殖民者強制從外部設定並形成的。利比亞獨立後,始終未能走上現代化政治進程。時至今日,缺乏國家統一感依然是利比亞的政治“死穴”。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