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家獻:發揚民俗文化,創新兩岸新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18-06-02 18:59:58


  中評社北京12月26日電/一個國家的發展或是一個地區的建設,都不能少了文化這個項目,任何的前瞻計劃也都不能缺少文化建設;今年6月29日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西九文化區(原名稱是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是由當時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於 1998 年的《施政報告》中宣佈的大型發展計劃:把九龍半島西邊填海造陸興建一個世界級的文化設施,包括文化、藝術、潮流、消費及大眾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文化娛樂場所,核心設施包括劇院綜合大樓、演藝場館、博物館及廣場等17個文化項目。西九文化區面積達 40 公頃,正發展為香港一個融合地方與傳統特色,並加入國際元素的世界級綜合文化藝術區。西九文化區也在習主席見證下簽署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合作協議,顯見習主席對香港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視。 

  西九文化區原本在展示中國傳統文化方面只有戲曲中心,有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後更加完整,一個注重表演,一個注重展覽,二者結合,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在香港充分展示,這顆東方明珠也更加璀燦。習近平身為國家主席以行動為表率,這就是文創推廣社會責任的最偉大的典範! 

  香港和大陸可以合作,那台灣和大陸更應該緊密共同推動文化方面的結合,二十多年來的交流,大小論壇、活動、展演,但遲遲沒有一個屬於專業性常態性的基地,實在應該要有個海峽兩岸文化合作示範區或是實驗區的概念。 

  各級單位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政府,皆為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交流而努力,大陸文化部起自2001年的“情系三峽”,至今已成功舉辦過“情系黃山”、“情系香格里拉”、“情系敦煌”、“情系中原”、“情系湖湘”、“情系長安”、“情系八桂”、“情系巴蜀”、“情系齊魯”、“情系燕趙”、“情系三晉”、“情系絲路”、“情系多彩貴州”等兩岸文化聯誼行活動。文化交流不會因政治因素而中斷,且台灣有太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源自大陸,兩岸文化源於一中,都是中華文化!

  今年“情系江南”活動首站到了江蘇崑山參拜慧聚寺,供奉台灣請過來的黑面媽祖,媽姐文化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迎賓的陣頭、神將三太子,阿里山舞蹈等都具台灣特色文化,台灣地區的侍衛神將,可追塑起源來自於大陸,位於新北市蘆洲地區的神將以數量繁多及製作精緻而聞名北台灣,不過蘆洲地區的神將起初只是為了迎神繞境增添光彩而成軍的。相傳百年前有一位從大陸福州雕刻師傅攜帶三對神將偶頭從淡水登陸,在同一個時期,懋德宮也派人至中國福州訂製一對延平郡王得力部將—甘輝、萬禮神將來護衛延平郡王。因此,蘆洲在這個時候的神將就有善財童子、龍女仙女、伽藍、韋馱、謝、范將軍、甘輝、萬禮等八尊神將。 

  神將的意義 

  神將起源其實也是來自於宗教信仰,所以祂也代表一種心靈上寄託的意義,但由於神將是神明的部下,不會輕易單獨出現,通常都是伴隨廟宇祭祀或祭典時才會出現。 原則上會單獨出現的神將有:鬼王鐘魁、四營將軍等,其餘的幾乎成雙出現。 神將在廟宇祭祀活動中代表著便是‘驅魔與祈福的意義’。神將陣頭的出現看起來是很熱鬧,也很有趣,這樣的活動或許可以讓我們對神明有更加尊敬的心,也可以淨化我們的心靈。 另外,神將除了宗教的意義之外,其存在廟宇間的互相較量的意味,也就是說,廟會裡的神將越多,就代表陣頭越大,即是這個陣頭在當地的地位,在遶境的時候就越有面子;不過,神將文化正向的啟發應該是要讓我們瞭解每個神將背後的歷史典故以及其忠孝節義的精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