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歷史探祕:朝鮮皇室曾計劃“反清復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25 09:23:59  


朝鮮李朝孝宗忠宣大王李淏
  明朝滅亡本是朝鮮調整對清朝外交政策的良機,但是,反清分子利用朝鮮民族對滿族的仇恨心理,推行名分主義的外交,延緩了兩國關係的改善。

  朝鮮李朝孝宗忠宣大王李淏,早年跟他哥哥朝鮮昭顯世子一起,曾經被入侵朝鮮的皇太極擄到盛京當了很久的人質。1644年,明朝滅亡,清朝入關,定鼎中原。十一月初九,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在北京紫禁城武英殿召見作為人質的昭顯世子李澄(李淏的哥哥,當時的朝鮮王儲)和鳳林大君(李淏),說:“未得北京以前,兩國不無疑阻。今則大事已定,彼此一以誠信相孚。且世子以東國儲君,不可久居於此,今宜永還本國。鳳林大君則姑留與麟坪大君相替往來……”同時,清朝還宣布減少朝鮮的歲貢幣物。

  1645年三月,久居滿清做人質的昭顯世子返回漢城,隨行清使勒令朝鮮仁祖李倧出城迎接“天使”到來。忠於明朝的朝鮮兩班朝臣士大夫對此心生忌恨。

  五月二十一日,昭顯世子被宮人在餌餅中下毒,暴斃於昌德宮中。李倧心知肚明,但是諱言此事,怕多爾袞深究,向清朝上報“世子病亡”。六月初七,被多爾袞釋放的鳳林大君回到漢城。昭顯世子在清廷為質近十年,歷盡艱險,親眼目睹了明亡清興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積累了處理朝清關係的豐富經驗。多爾袞對其去世“深為驚悼”,並對其暴斃頗感可疑,但是在朝鮮使臣衆口一辭的“確系病殪”的說辭下,也不得不信。1645年十一月十四日,清朝册封李淏為朝鮮世子。

  送還質子,減少歲貢,本是清朝為緩和兩國關係而為,但是經過1627年和1636年的兩次戰爭,朝鮮對清朝產生了很深的民族仇恨。

  朝鮮李朝視清朝為犬羊夷狄,私下稱清帝為“胡皇”,稱清使為 “虜使”。除對清朝的公文賀表之外,一切內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廟、文廟祭享祝文,仍用崇禎年號。朝鮮的《仁祖莊穆大王實錄》,在明亡前用崇禎年號,在明亡後用幹支紀年和國王在位年號。在仁祖之後的歷代朝鮮國王《實錄》,只書幹支紀年和國王在位紀年。至於私人著述,直到清末,仍有人書寫崇禎年號,以至於竟然有 “崇禎二百六十五年”的紀年。歷代封建統治者和儒家最看重的 “正朔”問題,朝鮮就是這樣處理的。

  當時朝鮮君臣認為:“我朝三百年來,服事大明,其情其義,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萬歷)再造之恩自開辟以來,亦未聞於載籍者。宣祖大王所謂義則君臣,恩猶父子,實是真誠痛切語也。”李朝孝宗則以光復大明天下為己任,倡議北伐。他對大臣說:“群臣皆欲予勿治兵,而予固不聽者,天時人事,不知何日是好機會來時。故欲養精兵十萬,愛恤如子,皆為敢死之卒,然後待其有釁,出其不意,直抵關外,則中原義士豪傑,豈無響應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