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半導體產業鍊競爭的意義和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21-04-17 00:39:17


  中評社洛杉磯4月16日電(作者 張一飛)人類的發展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再到科技社會經過了數千年,但工業革命後近幾百年的發展是很快速的。工業革命(1760-1840)使人類走入機械化時代,而後電子(引伸到電腦) 革命(post WW II) 在短促的時間裡把人類帶進了自動化時代,再進一步的進入訊息,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半導體產業是電子革命(自動化,電腦化, 數據化)步驟中的靈魂工業。尤其在㿵件硬體化之後,半導體為本的芯片變更成為大數據時代的心臟和腦袋,不可缺少。

  美國一直領先於電子革命, 為半導體的啟蒙地和訊息革命的發源國, 當然她領先了半導體工業。 但是在快速的經濟發展中, 美國走向了金融工程和領先了金融企業,因為資本是經濟的血漿, 能吸收和掌控資本就能發展和引領經濟。美國(大部分經濟學精英)認為只要保持科技創新和金融市場帶來的資本,她就能繼續主導經濟霸主地位。美國逐漸把實體工業看成原材料一樣的供應環節,一切以成本衡量,把製造業遷往人工低廉,原料低廉,運輸低廉或市場廣大的地區。在經濟原則上,這應是無可厚非的運行法則, 但是科技是不停止進步的,不管那種工業或多或少是要提升技術的, 橫向或縱向提升都是工業升級, 從低科技往高科技邁進。這就是美國感受壓力的原因,而高科技開發需要高資本和高科技人才,而其回饋則需要製造業和市場來完成。

  美國在上述經濟理念下,把半導體產業鍊也看成了可分工的工業體系,實行成本導向的效率化,以至於今日半導體產業鍊的低中高層成為分工現像,在原材料,矽片,芯片和制成品各方面有日韓台中分工合作的產業鍊同時也有環節被壟斷的問題。日本的電子製造業壟斷現象曾經讓美國擔憂,九零年代美逼著日本打斷壟斷,以後日本就集中在半導體原材料和底部企業,把中層製造芯片讓了出來,現由台韓把持。在日韓有外交和經濟糾紛時,日本就曾經用半導體原材料制裁韓國使其半導體產業受困。

  上面這個例子或許啟發了美國發起制裁中國製造業(大部分為成品)的念頭。以往任何產業鍊建立在分工合作上都能受美國控制有其三個基本原因。一是美國擁有很大的智產權(patents and inventions),二是美國有大量資本可投資或已投資,三為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美國以最大的買家身份可以控制產業鍊讓日台韓中都成供應商。但是如今,情況變了。就以半導體產業鍊來看,美國的強項只在IC設計和少量IC生產上,智產權也就有了侷限。像大量生產的記憶體,操作器等就由台韓分佔了。半導體生產線需要大資本投資和科技人工,美國已無法有完全的供應鍊,再加上中國的市場量已超越美國使其無法掌控半導體生產鍊。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