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下半年經濟“穩增長”還有哪些政策工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22 11:41:59


  中評社香港7月22日電/今年上半年各項經濟增長數據已經揭曉,經濟增速符合市場的預期。

  “克強指數”開始全面回升

  證券時報報道,與上年同期相比,我國2014年上半年工業生產、投資及消費增速均明顯下滑,顯示出國內需求的疲軟,以及由產能過剩帶來的生產停滯。加上進出口同比增速下滑,整體形勢嚴峻,儘管6月開始回升(同比增長5.6%)。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齊齊告急,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將是長期趨勢。

  令人擔憂的是,在中央不斷加大“穩增長”力度的第二季度,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化依然低迷,生產者物價指數更是持續呈現負增長,顯示了中國經濟的“內傷”不輕,這種“內傷”不是遭到外部衝擊後的“短期反應式”的損失,而是經濟轉型期間所遭遇的調整困境,既有短期因素又有中長期因素。可以認為,中國經濟當前面臨著一些疑難雜症,要回復到健康增長狀態,還需要花不小的工夫,需要不短的時間。

  不過,相較於國內生產總值(GDP)、工業及投資數據,用電量和鐵路貨運更難摻假,也比較靠譜。從5月和6月的數據觀察,“克強指數”開始實現全面回升,無疑令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充滿信心。官方數據顯示,6月份,全社會用電量463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9%;5月份,我國全社會用電量449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3%。全國鐵路貨運總發送量完成30843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1.4%,但降幅在收窄。三大數據中,金融數據的表現持續保持強勁。中國人民銀行15日公布數據顯示,6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08萬億元,而5月新增人民幣貸款8708億元。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14.7%,6月社會融資規模為1.97萬億元,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5678億元和9370億元。用電量和新增銀行貸款的較好表現與本月初公布的6月中國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再創年內新高一致。

  總的來看,雖然今年中國經濟負重前行,但是市場預期向好,整體運行在合理區間內,仍處於可控範圍。

  下半年可能出台的政策

  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猶存,下半年會出台什麼政策?7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透露了一些信息:

  一是下半年政策將更突出針對性,並且以狠抓落實為主。2014年上半年,中國政府頻繁出台有助於經濟增長的政策與改革措施,從為小微企業減稅的“減法”到提速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加法”;從列出“菜單”吸引民間資金“穩投資”到簡化程序助力企業“穩外貿”。據統計,僅二季度,國務院就累計出台了15項重大政策。顯然,如何落實(而非推出新的政策)將成為工作重心。

  二是必須完成今年年初預定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從上半年經濟增長7.4%、二季度經濟增長7.5%的基礎來看,要實現全年7.5%的增長目標,下半年要維持經濟的穩定,需要進行微調才有望實現目標。會議明確要求下半年要堅定不移向改革要動力;要在落實定向調控措施上持續發力;要在建立督查長效機制上用心下力。

  從國務院的部署來看,中國應對此輪經濟下行的壓力,應該還是有較大把握的。目前來看,下半年可能會強化“微刺激”和“穩增長”政策,加強基建等領域的投資,拉動GDP增速回升。

  在貨幣政策方面,下半年可能向價格型工具轉換。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鬆成在央行吹風會上的談話表明貨幣政策在下半年可能逐步完成向價格型工具的轉換。針對5月份央行口徑外匯占款劇減,盛鬆成表示若有人將此理解為央行對外匯市場干預減少他並不反對,而這恰恰說明了央行市場化調控不停向前。面對外匯占款下降可能造成的基礎貨幣投放縮減問題,他表示最近十幾年以來,外儲增加後外匯占款逐漸增多,現在隨著情況的變化調控方式也會變化。而且央行也在研究抵押補充貸款(PSL),這種再貸款可能會成為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工具。盛鬆成的此番表態說明央行可能正在轉向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並逐漸退出常態的外匯市場干預,基礎貨幣的投放也將主要依賴公開市場操作,而不是數量型的外匯占款,這對實現央行基準政策利率的形成有重要意義。

  在財政政策方面,下半年財政支出力度仍有待進一步加強。為了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二季度中央政府屢次強調政策落實,目前見到一定效果。增長速度最快的是住房保障支出,達到30.2%,顯示棚改及保障房建設工作正在快速展開。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財政支出速度明顯加快,上半年財政盈餘累計仍達到近5500億元,距離全年1.35萬億的赤字目標相去甚遠。這意味著,各級政府下半年仍需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支出力度,為中國經濟的穩增長保駕護航。

  在市場化改革方面,可能會繼續簡政放權,釋放企業活力。雖然目前企業經營狀況和發展環境出現“積極變化”,但仍然面臨壓力。新一屆政府上任以來,為根治政府對市場干預過多的沉屙,一直強調向改革、簡政放權要動力,而絕口不提所謂的“刺激”。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我國共計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等事項479項,2014年又下達了取消和下放200項以上相關事項的任務。而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為市場化再加力,無疑有正面意義。如果市場上有一大批運營良好、注重創新、公平競爭、正當經營的企業,那麼我國改革深化中將賦予越來越多的增長源泉。同樣,如果不激發企業的動力,光靠政府是無論如何不可能完成經濟轉型的。

  總之,面對此輪中國經濟放緩,中央政府會設定一些風險底線,只要經濟下行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就會觸發已經準備好的政策工具。此外,還須放寬市場主體准入,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微觀干預,激發社會投資活力,推進經濟轉型,帶動創業就業,鞏固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只有穩住了企業,才能穩住經濟;只有企業成功轉型,中國經濟才談得上可能轉型成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