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東北人才東南飛 振興戰略遇困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21 10:27:48


隨工業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工業對勞動力的“擠出效應”增強。
  中評社香港2月21日電/機會少收入低,產業轉型迫眉睫。

  近20年來,東北人帶異鄉人的標籤南下,足跡遍佈北京及東南沿海城市,越來越多人感歎身邊的東北人變多了,這也形成了與上世紀上百萬人“闖關東”相逆向的人口外流現象。根據2000年-2010年的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測算,有超百萬的東北人在這十年中流向北京、長三角和珠三角等發達地區和城市。同時,隨東北振興國家戰略的推進,對高素質勞動力特別是科技型人才的需求凸顯,人口外流的結果開始顯現,導致戰略的實施遭遇困局。

  香港文匯報報道,目前,需要面對的一個事實是,振興東北需要的勞動力和專業人才正面臨巨大缺口,特別是遼寧已成為目前全國第一個人口負增長的省份,且人口老齡化率已超全國均線,經濟與人口問題相互作用,令不少漂泊在外的東北人懷揣鄉愁和情懷,面對回流的選擇卻踟躕未決。

  哪裡機會多 人才流哪裡 

  5年前,從英國留學歸來的遼寧人高嘉蔓,放棄了父母在老家安排好的一份安穩工作,孑然一身去到千里之外的上海打拚。如今,29歲的她在上海從事教師工作,但每天光上下班就要花費2個多小時,如果是在老家上下班,只需要20分鐘。儘管如此,高嘉蔓還是喜歡上海色彩斑斕的生活、富有挑戰性的工作以及海派文化,並不願意回東北老家。

  在東北,像高嘉蔓這樣選擇離開家鄉外出打拚的人並不在少數。特別近幾年,隨東北經濟的整體下滑,越來越多的人出走他鄉,追求更好的發展前景。最近,東北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發佈了2016年畢業生就業情況,報告顯示,兩所大學的本科畢業生選擇留在遼寧就業的分別只有27.6%和25.55%。

  哪裡經濟強、機會多、前景好,人才就會向哪裡集聚。“孔雀東南飛”現象近年來在東北再次凸顯。更值得關注的是東北地區人才的結構問題,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和中高端技術、管理人才的流失現象。

  25歲的戴寧是遼寧人,即將從東北一所名牌大學的經濟學研究生院畢業。他選擇了去北京一家央企就業。“其實我不想走,但想留留不下啊!”戴寧說,“現在東北沒有給我這個專業提供合適的就業崗位,我只能走。” 

  生活壓力大 未考慮回家 

  “85後”的大連人丁營在北京打拚了8年,如今他已開起了自己的機票代理門店。丁營曾先後在大連、瀋陽、北京三地做生意,最後選擇留在北京創業。他說,一個很深的體會是,如他一樣的年輕人在東北的二三線城市餬口容易,但市場環境欠缺、機會有限,對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來說遠不能滿足職業成長的需要,更不是長久之計。

  “來了北京,你會感覺是逼人去想辦法留下來,有挑戰也有吸引力,最大的吸引力還是高收入和開放的環境。我身邊哪裡的人都有,在北京奮鬥幾年,如果有機會無論就業還是創業,都會選擇留下繼續發展。”丁營堅信,無論多麼有利的政策傾斜,終究要回歸到個人努力和市場環境的公平與包容上,北京給了他需要的外部環境。

  對於像丁營一樣漂泊在外的年輕人,對於家鄉的情感很複雜,一方面家是逢年過節的思念所在;另一方面,逃離北上廣還是逃離家鄉,是一道難以回答的選擇題。“現在還沒考慮回去。”丁營篤定地說,儘管存在很大的生活壓力,但對他而言,留在北京意味“更多的職業選擇和無限量的未來”。

  年輕人逃離東北,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東北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近年來,東北不少曾經依靠重工業、資源開發繁榮起來的城市正逐步萎縮,資源枯竭型城市頻現,經濟轉型迫在眉睫;在經濟數據上,亦出現了城鎮失業率高於全國均線、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徘徊在全國榜尾、經濟活躍度差的情況;此外,稅負高、政策不穩定導致的營商環境不佳,令民間“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詬病始終不斷;加之新老產業接續、新市場環境成熟度不夠,年輕人留不下甚至“聞風”出走的現象自然不可避免。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