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
http://www.CRNTT.com   2021-07-21 09:19:08


  中評社北京7月21日電/五穀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糧食安全,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不同場合明確強調糧食安全的重要性。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要求吉林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作為糧食大省,吉林堅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發力糧食全產業鏈建設,農業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為主產區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寶貴經驗。

  經濟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表示,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中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今年,國家首次把糧食產量納入宏觀經濟調控目標,要求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日前,中國夏糧生產再傳捷報,產量再創歷史新高。

  文章認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糧食供應鏈斷裂的風險依然存在。對中國來說,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供給總體還是緊平衡,隨著人口增長和消費升級,未來一個時期糧食需求還會剛性增長。因此,必須以國內糧食產業鏈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文章提出,抓糧抓大省,穩糧穩大縣。聚焦產糧大省和大縣,扛穩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中國有13個糧食主產省、800多個產糧大縣,主產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的70%,商品糧量占全國的80%。這啟示我們,保持糧食穩定發展好勢頭,首先要求產糧大省大縣要有更多的擔當,產糧大省大縣的領導要更多重視農業發展、抓好糧食生產。同時,相關激勵政策也應完善,讓重農抓糧的地方在政治上有榮譽、財政上有實惠、工作上有動力。在吉林,從省裡到縣裡,都把重農抓糧落到實處,發揮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科技優勢,多措並舉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扭住種子和耕地兩大要害,夯實糧食安全的物質基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秘訣是穩住面積、主攻單產,關鍵在於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要害在種子和耕地。糧食單產位居全國前列,人均調出量居全國第一,在中國人的飯碗裡,吉林糧食所占的分量很重,這根植於優越的水土資源禀賦和良好的種業發展基礎。吉林省圍繞保護好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貓”,全面啟動黑土地保護工程;圍繞“打好種業翻身仗”,加快打造現代種業創新高地。其他地方雖然不一定是黑土地,但一樣要建設高標準農田,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要堅持種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只有守護好寶貴的良田沃土,培育更多更好的優良品種,才能讓中華大糧倉更實更滿。

  突出抓好兩類新型經營主體,完善糧食生產的經營體系。大國小農是中國的基本國情農情,然而隨著青壯年外出務工,農業人口老齡化和兼業化問題日益突出。解決“誰來種地、怎麼種地”問題,要積極扶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吉林省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和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計劃,探索發展農業生產托管,支持帶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這啟示我們,要構建好“輔之以利、輔之以義”的保障機制,用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讓農民務農種糧有錢賺、多得利。同時,統籌推進土地流轉和土地托管,培育好新型經營主體和多元化服務主體。

  文章最後說,近年來,中國正在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之路,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但是,這些成績並不意味著我們的糧食問題可以輕言過關了,各地也不能因此滋生自滿情緒,產生麻痹心理,要保持清醒頭腦。糧食安全這根弦要始終牢牢綳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