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糧食十八連豐的智慧密碼
http://www.CRNTT.com   2021-12-20 18:00:58


 

  善農現代農業產業園是浙江單體最大的糧食種植示範基地,地處嘉興市嘉善縣,平均年產水稻10000噸、小麥7000噸。臨近年底,地裡的水稻已盡數收割完畢,淨透的天空之下,只有冬小麥在勃勃生長。

  一大早,浙江善農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技術員陸霖漢走出宿舍,沿著滿是泥土味兒的小道走向種植基地。雖說連日降雨,但小陸並未急著到田裡查看冬小麥的墒情,而是轉身走進辦公樓視頻監控大廳。按下視頻系統開關、掏出手機點進田間監控系統APP,辦公樓外周邊小麥田裡,6套高清紅外線球機、1套自動灌排泵站和機埠、1個微型氣象站和10盞太陽能殺蟲燈同時運轉,包含氣象和土壤參數在內的實時數據以及農作物的田間實景圖像,瞬間近在眼前。

  “嘀嘀嘀……”在抓取完環境七參數監測站和土壤三參數監測站傳送來的氣溫、濕度、氣壓等實時動態數據後,小陸手機上的“田間環境監測系統”物聯網平台發出提醒,8號溝渠有水位超過了設定的標準閾值。連陰天裡,如果溝渠裡的水不及時排出,濕度偏大不利於小麥生長,甚至還容易發生赤黴病。小陸點擊手機啟動自動排澇系統,數百米開外的一台水泵便開始排水作業。

  小陸告訴記者,目前,基地園區遠程可視化等現代農業管理系統一應俱全,坐在辦公室就能對田間地頭的情況“一目了然”,並且能夠“隔空種田”。由“田間環境監測系統”和“田間管理控制系統”兩套系統構建起來的數字化農田管理體系,被小陸和同事們稱為“智慧稻草人”。

  “隔空種田”,這種過去聽起來不可能實現的事如今在不少地方變成現實。繼“雲養貓”“雲看展”等之後,最近,“雲種地”也流行起來。浙江省桐鄉市烏鎮鎮譚家灣雲上農業試驗場是國內首個投入運行的雲上農業試驗載體。今年,試驗場推出了“數字孿生農場”項目,利用物聯網、數字孿生等技術將一個真實的農場數字化全方位複制到網絡之中。農戶通過手機在農場認領土地、種自己想種的作物,在手機上遠程澆水、施肥,實時查看長勢。整個過程仿佛是在玩曾經很火的“開心農場”遊戲。

  小勇是一名程序員,今年8月,他在“數字孿生農場”認領了一塊144平方米的土地,在上面種上了尖椒、花椰菜、白菜、甘藍。雖然人在杭州上班,但給菜澆水、施肥、除蟲樣樣沒耽誤,這些都由機器人代勞了。在農場,幾十種機器人穿梭忙碌于田間地頭,菜地裡的數據采集單元每隔5秒向雲上農業大腦上傳一次作物生長數據,並發送到農戶的手機上。“種作物都有一個全數字化精准數據的模型,人不去田間地頭,也能耕田種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