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金融時報:中國巨大外匯儲備不是問題而是機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28 21:39:55  


  英國《金融時報》20日刊登一篇發自北京的署名文章說,中國外匯儲備數額如此巨大,以至於人們對具體數字幾乎已經麻木。然而,在短短6個月期間,中國外匯儲備又增加了3180億美元,接近阿根廷的年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文章題為《巨大的外匯儲備不是問題卻是機會》,要點如下: 

  去年金融危機爆發時,有不少人呼籲中國減持美元資產,用拋出美元資產來懲罰美國的恣意揮霍。但是,此舉將不可避免地造成美元 
 
  和美國國債暴跌,使中國也成為一個大輸家。有一陣,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主導了話題,他提出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應被取代。但這是一個幾十年的項目,不是幾年內就可完成的。 

  在這一背景中,另一個大創意正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援,這個主意有更大潛力很快產生影響。北京方面有越來越多的人呼籲,從中國外匯儲備拿出一部分資金,投向“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這不僅是關於逢低收購油田和銅礦(這些是中國這十年以來一直在做的)。宣示的目標要大得多:利用中國外匯儲備,推動刺激與發展中世界的新一輪發展與貿易。 

  今年夏天,曾經擔任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的許善達提出,創建一個中國的“馬歇爾計劃”,向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提供貸款,提高這些地區的生活水準,形成它們對中國產品的需求,以取代底氣不足的美歐顧客。但他的提議也許可被客氣地形容為過於雄心勃勃:他呼籲拿出5000億美元撥給相關基金,相當於中國外匯儲備近1/4。 

  最近,同樣的主題也在官方評述中露面。根據上月公佈的文件,中國央行副行長胡曉煉在二十國集團(G20)的一次會議上提議,建立一隻“超主權財富投資基金”,把一部分外匯儲備投資到發展中國家,讓這些國家“充當全球經濟復甦和增長的新引擎”。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學者林毅夫上周在接受《財經》雜誌採訪時表示,中國企業應當在非洲和東南亞加大投資,包括外包一些低端製造業務,以提振消費者需求。 

  這些提議當然都有不少漏洞。中國也許需要新的出口市場,但發展中世界的消費者需求要趕上美歐水準,沒有幾代人的時間是不會實現的。中國的外匯儲備如此巨大,以至於它無法回避深度大、流動性好的美國資本市場。拿出大量資金投資于非洲的某些地方,可能還是導致腐敗的配方,這也許就是為什麼胡曉煉提議把儲備資金交給一隻國際主權基金,而不是交給當地的中間人。 

  最關鍵的是,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大舉放貸,好比一部沒有好結局的老電影。本月,中國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簽署了60億美元的貸款協議,而同時西方債權人登出了近110億美元的債務。

  然而,這個主意有望形成氣候,因為它與全球經濟版圖已發生重大改變的理念吻合。中國置身於發展中國家之間強大的新經濟紐帶的中心。以往,巴西經濟會被美國的危機拖垮,但今年巴西有望實現經濟增長。15年的穩健經濟政策當然起了作用,但並非巧合的是,今年中國成為巴西的最大貿易夥伴。南非的情況也與此相似。 

  如果中國能夠從鉅額外匯儲備中拿出哪怕少量資金,以負責任的方式投入發展中世界,既提振需求,又不致形成令人窒息的新債務負擔,那麼它將受到各方歡迎。(來源: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