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紐約時報:中資銀行正在海外崛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30 10:44:30


2011年1月20日,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薑建清在工商銀行阿姆斯特丹分行開業慶典上致辭(新華社圖片)
  中評社香港12月30日電/美國媒體稱,在貿易流通和中國企業向海外拓展的推動下,中資銀行的境外資產不斷擴大。即便按照當前的緩慢速度,現在的“追隨客戶”方針恐怕很快就會變成“追隨所有人的客戶”。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27日報道,2013年,中國各家銀行在境外的活動大多停留在服務中資公司上。但也有一些新動向。中國農業銀行在英國推出人民幣清算貿易服務,中國工商銀行在英國發行以人民幣標價的債券。而這些利基市場仍然有迅猛增長的空間——人民幣已經成為繼美元之後,使用最多的第二大貿易通貨。

  報道稱,收購是這些銀行下一步符合常理的做法。像中國工商銀行與設在倫敦的渣打銀行這樣的夢幻組合恐怕過於複雜,儘管後者的市值不斷下滑。眼下比較務實的做法是,在中資企業經商投資的市場占據多數股份。中國建設銀行2013年11月買入巴西工商銀行的股份,為中資銀行今後的活動定下基調。類似的協議還可能出現在非洲和東歐。就連產油國伊朗將來解除制裁後也可能成為中資銀行的目標。

  報道指出,挑戰在於,要避免犯下日本上世紀80年代犯過的錯誤。當時,在日元升值、國內監管趨嚴的情況下,日本銀行開始向海外擴張。《銀行家》的統計顯示,到1988年,世界十大銀行中有六家是日本的銀行。後來隨著國內壞賬增加,這些借款機構全線撤退,導致信貸緊縮。

  報道認為,中國的優勢可能恰恰在於中資銀行的經驗不足和政府的微觀管理。中國建設銀行入股巴西工商銀行的交易用了兩年時間才完成,中國工商銀行圍繞南非標準銀行倫敦大宗商品交易部門的洽談也持續了一年多時間。這就控制住了協議的衝動性和愚蠢度。另外,實行資本監管意味著中國的銀行不能輕易將國內的人民幣轉變成美元或歐元,從而限制了它們的境外放貸能力。

  然而,報道還說,中國是一個盛產天文數字的國度。截至6月底,中國五大銀行的海外貸款總計5380億美元,比2010年時翻了一番,接近愛爾蘭國內貸款總額。就算現在全球的銀行還沒有被中國的超級銀行搶走生意,2014年,它們卻不得不認真對待這一問題了。

  (來源:參考消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