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高盛大摩轉型之路道阻且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30 10:32:04


  在金融危機最危急的時刻,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 G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MS)轉型成為銀行控股公司,這一轉變旨在提振市場對這兩家公司的信心,並獲得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簡稱:美聯儲)的隱性支持。

  但幾乎沒有人相信這兩家華爾街巨頭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他們只是不得已穿上了傳統銀行的外衣,一旦交易和投行業務滿血復活就會重操舊業。

  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全球交易收入萎縮和監管加強已迫使這兩家公司撤出了昔日利潤豐厚的業務,而資本要求的提高則制約了回報率。高盛集團2015年股本收益率為7.4%,摩根士丹利為8.5%,均低於兩家公司10%的理論資金成本,與金融危機前這兩家公司頂峰時的32.8%和23.6%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為了應對這一局面,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都已將業務重點轉向更基礎的銀行業務,寄希望於自己的品牌和聲望可以克服在處理美國中產階層客戶存款和貸款業務方面所欠缺的經驗。

  這些舉措令很多人感到意外,標誌著資本市場業務已達到一個轉折點。富國銀行(Wells Fargo & Co., WFC)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科瓦希維奇(Richard Kovacevich)說,放在幾年前,他絕對不會想到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會這麼做。但他表示,隨著強硬的市場監管和疲軟的客戶活動擠壓了交易業務收入,銀行要麼瘦身,要麼嘗試替換“失去的利潤”。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選擇了後一種,即接受傳統銀行業務,只不過方式不同。摩根士丹利已將理財業務打造成整體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則希望從高淨值的現有客戶群體中獲得更多收入。高盛正在構建一張更大的業務網絡,該公司掛出一塊互聯網招牌,以吸收普通美國民眾的存款並向他們放貸,對昔日避之不及的欠富裕客戶廣開大門。

  這些舉動受到兩家公司股東的密切關注,他們不得不面對這兩只股票估值較低的局面: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股價均低於其賬面價值或淨值。本月早些時候,激進投資者ValueAct Capital Management LLP宣布已購入摩根士丹利2%的股份,主要是看好該行首席執行長高聞(James Gorman)擴張零售理財業務的做法。

  從一個方面看,眼下入手銀行股可能是不錯的時機。投資者目前正在遭受重挫的銀行股中尋找目標,如果利率上行,銀行股將有不錯的表現。

  不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傳統銀行業務都不大,即使利率上升,能得到的好處也不及競爭對手。野村証券(Nomura Securities)數據顯示,利率每上升1個百分點,美國大型銀行的平均利潤將增加11%,但對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提振只有4%和8%。

  為了不落後於人,過去幾年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都在擴大存款和貸款規模。2012年以來,摩根士丹利的貸款規模已增加兩倍多,至930億美元,同期高盛的貸款規模從250億美元增至640億美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