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商報時評:A股不要自己製造恐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05 10:30:12


  2016年首個交易日,包括本港在內的環球股市均迎來黑盤,率先開市的亞太市場,不但一開即跌,跌勢且愈跌愈急,特別是A股方面,曾先後兩度觸發昨日才剛剛生效的熔斷機制,破天荒地提早收市,全日重挫7%,創出了有紀錄以來最差的新年開盤,而這也被普遍認為是拖累今輪全球跌市的一大肇因。

  A股為何再現股災﹖第一,早市公布的最新經濟數據差強人意,財新中國製造業指數上月不升反跌並創3個月低位,就已令人憂慮中國經濟增長或恐進一步放緩。第二,去年“暴力救市”期間的大股東減持禁令,半年禁售限期最快本周五屆滿,據計算一月份涉及的解禁市值高達1.1萬億元﹔承接股市低開之勢,投資者為了規避風險,擔心大股東即將減持而搶先進行沽售,就進一步加劇A股跌勢。第三,在長假期後成交低迷,亦容易增添市況波動,導致A股跌至新生效的熔斷機制的5%暫停交易門檻﹔可是,暫停交易15分鐘並無帶來冷靜作用,市場恐慌情緒反而有增無減,在交易重開之後短短7分鐘左右,投資者或因擔心之後無法沽貨而加快沽售股份,最終A股很快就瀉至7%的全日停市門檻,在首次實施熔斷機制下結束了2016年首個交易日和首個股災。

  可以看到,以上大跌市乃一連串恐慌交雜所致——由恐慌中國經濟放緩,到恐慌大股東將會減持,以至恐慌熔斷機制停市安排——其實,真正值得恐慌的,是否只有恐慌本身﹖事實上,熔斷機制並非什麼新生之物,也非中國獨創之制,放諸世界主要市場包括美、歐、日、韓、以至新加坡等都有類似的保護設計,目的旨在引入“冷靜期”,好使各個市場參與者冷靜下來,包括查明及回應跌市底因﹔A股新引入相關熔斷機制,無疑需要一段時間適應,畢竟內地投資文化與發展成熟尚有一定距離,隨著各方面的經驗累積,相信將來不會再現類似的不必要恐慌。另外,恐慌大股東解禁後就會減持,且勿論所謂的解禁市值會否等於沽售市值,就連究竟會否減持還是未知之數。

  始終,雖然內地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人民幣貶值潮和走資潮也面對不輕壓力,好像昨日人民幣在岸和離岸匯率便同創4年半新低,不過,中國經濟基本因素依然稱穩,外儲及儲蓄的底子亦厚,“十三五”規劃即未來5年的年均GDP增長目標仍達6.5%,無論如何相關增幅實在難言偏低,而且正全力推動結構性改革,投資者實在不應過分看淡中國,“中國崩潰論”根本就站不住腳。

  誠然,暫時來說,市場對A股持有悲觀意見,預期未來幾日還會下跌,解禁期後即下星期也會續跌﹔然而,重要的是,投資者切忌自製恐慌,以致陷入跌市恐慌自我實現的怪圈。A股改革的確長路漫漫,過程中也難免出現陣痛,但在經濟持續增長的背景之下,只要投資者不自亂陣腳,就斷無必要陷入恐慌。

  (來源:香港商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