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亡史去魂奪正朔 台灣教育目標堪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6 00:26:21  


台灣文化上的錯亂,還需知識分子共擔道義,祛邪扶正。
  中評社香港8月16日電/佛光大學文學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秘書長謝大寧在《中國評論》月刊八月號發表專文《“國族建構”與台灣前途未定論》。作者表示,“兩岸目前形勢絕對稱不上是一片大好,而是熱鬧中不免有憂虞悔吝之象。而其險峻的來源即是那在台灣已行之有年的‘國族建構’。”而“‘台灣前途未定論’也許意味著政治上仍有種種難題,可是文化教育上已經為‘台灣前途未定論’準備了一個豐沃的土壤,讓它朝向一個‘特定’的目標前進”。“我們相信兩岸之分必然帶來民族的大悲劇,尤其在兩岸大小全然不對稱的狀況下,兩岸之分對台灣而言更必然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而兩岸唯有走向統合,才是對兩岸最為有利,也是最符合民族大義的做法。”文章內容如下:

  前言:台灣前途未定論已不包括追求統一

  《中國評論》於2009年6月號刊登了張亞中教授以“從‘台灣地位未定論’到‘台灣前途未定論’”一文,他用所謂的“台灣地位未定論”與“台灣前途未定論”這兩個概念,非常精闢地描述了台灣這幾十年來在國際政治上的兩個歷史階段。就前者言,它乃是美國強加給台灣的框架,這固然促成了美軍得以協防台灣,使台灣獲得了安全上的保障,但由於當時台灣官方並不持這樣的看法,而以台灣地位未定論為依據的台獨論調也沒能在台灣得到傳播的空間,所以並未使台灣陷入法理地位上的爭議。換言之,此一階段有關台灣法理地位的爭論乃是外部的。此後,隨著大陸與美國的建交公報發表,也宣告美國正式放棄了台灣地位未定的主張。然而雖說美國已然同意台灣乃是中國的一部分,可是並沒能使台灣究竟應何去何從的爭論停歇下來,反而隨著台灣政治的民主化,讓有關台灣法理地位的爭論迅速內部化,從而將問題轉型為“台灣前途未定論”。

  如亞中教授指出的,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十幾年來台灣的政治演變,有關“台灣前途未定論”這樣的想法已經逐步變成了台灣朝野共同的主張。這也就是說,雖然台灣政治民主化的過程,一直存在著某種民主內戰式的劇烈鬥爭,朝野藍綠的鬥爭也一直似乎以某種“統獨的圖像”在進行著,但事實上,由於國民黨在有關“台灣主體性”的話語權上的節節敗退,反而使得有關“台灣前途未定論”的觀點,成為台灣朝野日益趨同化的主張。而最有意思的是,亞中教授也把馬英九“總統”“不統、不獨、不武”的主張,歸入了這一脈絡之中,將其做為“台灣前途未定論”的一個最新的例子。

  從政治層面看,亞中教授這樣的描述當然是相當符合現實的,一種對抗性、悲情性的“台灣主體性”論述,在政治與社會上,一直把兩岸朝“分”的路向上推,這是一個顯然的事實。但因為兩岸與國際因素的制約,它在政治上就只能以“台灣前途未定論”的形式出現。所謂“未定”,它當然意味著未完成,這也意涵著某種特定意向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之悲壯況味。

  我們或者也可以更明確說,在台灣的現實狀況下,“台灣前途未定論”只存在著三種詮釋模式:一種是台灣建國尚未成功,但要力促其成功,此即謂之台獨的立場,部分深綠者即如此看。另一種則是台灣建國已然成功,只是在國際制約下,它仍有些妾身未明,此即謂之獨台的立場,淺綠者多如此看。第三種則是“中華民國”的法統已然限縮,但目前並無法在法律上確定此一限縮,不過應該努力確定現狀的固定化,此即謂之兩個中國的立場,部分淺藍者當亦如此看。

  我之所以詳列台灣目前僅有的這三種詮釋,乃是為了指出一個事實,即“台灣前途未定論”其實並不真存在另一種邏輯上許可的論述,此即“台灣前途未定論”不能理解為“兩岸尚未最終達成某種統合或統一的共識,但台灣應該力促此一目標能夠達成”這樣的定義,簡單的說“統一”已非選項。也許有人說深藍者是如此主張的,這也許沒錯,可是在台灣的主流論述上,這樣的詮釋事實上是不存在,或者說是毫無影響力的。在我看來,亞中教授的描述,其實隱含了這樣一個可能會讓大陸朋友心驚的事實。而我此文則是想進一步為亞中教授的文章,補充另一個片段,以讓大家更能準確地估量“台灣前途未定論”這個概念。我的角度就是想從這十幾年來台灣在文化教育上所進行的“國族建構”談起。

  而在進入正文之前,我想先以一句話來作破題式的概括,此即在政治上“台灣前途未定論”意味的是某種政治努力的現在進行式,或者至少是未完成式;可是“台灣前途未定論”在文化教育上所指向的目標卻已經是完成式,或至少是接近完成式。換句話說,“國族建構”在文化教育上,它某種程度上已經完成。

  二十幾年前,謝長廷在跟趙少康辯論的“台灣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的命題,通過這十幾年來政治社會化的過程,以及“國家”教育機器之改造,已經得到落實,而且具體的形成為一個新的“國家意識”。這也就是說,“台灣前途未定論”也許意味著政治上仍有種種難題,可是文化教育上已經為“台灣前途未定論”準備了一個豐沃的土壤,讓它朝向一個“特定”的目標前進。我以為這當然是一個值得瞭解與注意的面向,以下我即想以“亡史、去魂、奪正朔”三個例子來作描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