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罕見的蔣介石詩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06 11:34:16  


  作者:常懷民 上海 網絡銷售

  蔣介石習武出身,舞文弄墨非其所長,平生詩作存世不過十餘首。 
  
  (一)1908年,蔣介石獲清廷公派去日本留學,就讀於日本士官預備學校——振武學校。不久,就由他的浙江同鄉陳其美介紹加入了同盟會。蔣介石對帝國主義列強尤其是俄國和日本的侵華野心有清醒的認識。1909年,他有一首小詩《述志》,述說一個熱血青年的報國之志: 

  騰騰殺氣滿全球, 
  力不如人萬事休! 
  光我神州完我責, 
  東來志豈在封侯! 

  此詩可謂蔣氏代表作,其平生之志趣、抱負、性格乃至命運,都可以從中窺見。愛國是無疑的,以光複神州為職責并非大話。個人抱負也不必諱言,其志豈在封侯,其志又豈止在封侯!在二十世紀的騰騰殺氣中,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終是“力不如人萬事休”,一語徑自成讖。以詩質論,則粗豪無文,正是赳赳武夫本色。
 
  (二)1925年2月,蔣介石率軍東征陳炯明,連克東莞、石龍、常平。2月10日軍次常平,作《常平站感吟一絕》: 

  親率三千子弟兵, 
  鴟鴞未靖此東征。 
  艱難革命成孤憤, 
  揮劍長空涕淚橫。 

  此役原計劃以滇粵桂聯軍十萬之衆為主力,東征開始後,滇軍楊希閔部和桂軍劉震寰部卻按兵不動,唯右翼的粵軍和黃埔校軍進展迅速,并付出重大犧牲,這就是詩中的“孤憤”之感的來由。 

  (三)1928年11月,已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的蔣介石外出視察,21日於安徽懷遠作《出發校閱撰歌二則》。 
 
  其二: 
  北伐雖完志未酬,男兒壯志報國仇。報國複仇在革命,革命未成死不休。 

  (四)1945年10月9日,即抗日戰爭勝利後第一個國慶前夕,國共和談之“雙十協定”簽署前夕,蔣介石於重慶作《大中華歌》: 

  戰勝強權,複興中華。協和萬邦,威振邇遐。完成國民革命,建立平等自由大中華。民族解放,民權吐葩。民生樂利,自由開花。實現三民主義,建立富強康樂大中華。五權并立,五族一家。民國萬歲,憲政孔嘉。厲行五權憲法,建立統一獨立大中華。
 
  是為歌詞,一咏三嘆,盡述其建國理想。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