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學生就業難究竟難在哪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0 08:57:42  


  作者:葉雷 湖北武漢 高校教師

  就業難,大學生也出現了就業難的問題。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也更加嚴重。是不是我國的大學生太多了?如果不是,出現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又是什麼呢?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針對性措施呢?

  以國際通行的25歲至64歲勞動力人口中,受過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為標準,世界平均值約為24%,美國為39%,日本為33%,而中國還不到10%。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我國的高等教育雖然已經進入大眾化的階段,但我國的高等教育還沒有到過剩的程度,還不是一個高等教育強國,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大學生仍然是短缺和不足的,是財富而不是包袱。

  既然大學生還沒有達到飽和、過剩的程度,那麼,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有人把原因歸結到戶口限制上面,但你只要問問大學生,戶口在他們的心中還有多大的分量,你就知道這不是根本原因了。既然不是根本原因,鬆綁戶口限制,其促進作用也就相當有限了。

  有人把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歸結到“關係社會”,說一方面關係社會讓就業崗位在“關係內消化”,並促成了社會結構的超穩定狀態;說另一方面,沒有關係,即使大學生轉變觀念創業,也會遭遇到“關係網”的困境。所以,要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就必須打破關係社會。

  還有人做了更加全面的研究,把原因概括為七個方面,即結構性矛盾、供求錯位,知識陳舊、轉化率低;準備不足、生涯模糊;依賴性強、創造力弱;理念滯後、能力危機;選人用人、缺少標準;市場配置、手段粗放。這些都是原因,但筆者認為真正的原因在於理念滯後、能力危機。

  理念落後,突出的表現是還沒有樹立能力本位的觀念。誠然,關係在一個人的成長成功中非常重要,但我們看看那些成功的例子,也並非都是先天有關係的。先天沒有關係,後天營造關係網,這本身也是一種能力。可我們現在的大學生,可能那些積極爭取當學生幹部的人,有了這個思維,可大多數學生還沒有形成這種觀點。退一步說,整個社會都是關係社會,但事情總要人做啊,只要你能力強,還怕找不到事情做嗎?所以,要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首先就是大學生要樹立能力本位的觀點。

  能力危機,表現就在多方面了。我常教育我所帶的文科學生,要把自己塑造成“站起來能說,坐下來能寫,做起事來能够獨當一面,玩起花招也可以搞幾把”的人才。可是,在多數學生畢業的時候,都難以達到這個要求。為什麼大多數學生達不到這個要求呢?首先是家庭教育的失敗,家長太溺愛孩子了,獨立人格培養重視不够;其次是學校教育的不完全成功,課堂課外沒有一種有效的機制和氛圍,能否成長成這種人才,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學生個人的造化。

  危機,危中總是有機。大學生就業難,在這個角度,並不全是壞事,如果能够讓學生反思,特別是讓中小學生、在校大學生反思,真正樹立起能力本位的觀念;讓家長反思,究竟該怎麼教育孩子;讓高校反思,怎麼真正推進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亡羊補牢,未為晚矣”,大概也是一件好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